【启示与思考】
学生在毕业之际凑钱为母校购买纪念品的传统早已有之。在很多校园,都不难发现诸如“正冠镜”或是小型雕塑等纪念品,上面写着“XX届毕业生留念“的字样。但此次事件中,真正刺眼的是图片中“感恩母校钱”的赤裸名目和“100元”的收取费用。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学校不能乱收费,必须按照规定收费,但在现实中,仍然有很多学校以各种名义向学生乱收费。这个只向高三毕业生收取的所谓的“感恩母校钱”,不管这笔钱用于何处,是给毕业生购买毕业纪念品,还是给毕业班的任课教师买纪念礼物,都改变不了乱收费的性质。甚至教条一点,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向高三毕业生收取的试卷费、考试费,纵然得到了部分家长的同意,仍然属于乱收费行为,除非全体家长和学生都是自愿的。
关于此次事件,不论是学生自发,还是学校引导,都应该引起深思。首先,学校应该弄清到底谁是毕业之际感恩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校三年苦读,老师和校方付出良多,学生临走收取费用为母校购买纪念品本也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收多少钱、谁来收、如何花费并不应是学校解决的问题,而属于感恩的主体方——学生。消息被报道之后,校方表示已经退钱。这说明在此次事件中,钱最终还是到了学校手里。往深了说,一些办学者认为学校对学生有恩,理应得到回报,不自觉地扮演了施恩者的角色。可是,感恩之心如非自觉自愿,只能变得空具形式而毫无实质。再有,学校应该明白,感恩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教育者应多鼓励学生用情感方式送给老师、母校祝福,真正让学生实现个人情感的升华,进一步融洽毕业生和母校的关系。
其次,学校应该弄清此次事件的真正意义在于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给予回报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之情源自人内心善良的部分,需要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让学生切身体会感恩这一正面能量,从而树立这一高尚品质。如果等到临近毕业,用一种收费的简单方式来感恩,已经为时过晚,不仅不可能唤醒学生的感恩自觉,反而会使本来美好的一件事情变成一场对学生、老师和学校的情感亵渎。形式化的道德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后,感恩教育应该排斥金钱介入。收费一直是教育发展中的敏感话题,更何况是所谓“感恩母校钱”。将母校的恩情冰冷地与100元钱画等号的时候,本应温暖的感恩行为被庸俗化了,“收钱强迫感恩”会给学生以明确的信息——金钱是感情回报的最好方式。同时,教育者也应主动拒绝一些金钱化的感恩礼物,即便是学生主动购买,也不应该接受,原因很简单——高尚的师生感情倘若能够用金钱衡量,其他莫不如此。
教育是温暖的,同时又是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应该主动将教育从名利之中拉回,保持教育从业者的尊严。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