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该如何重振

黄冈中学该如何重振

黄冈中学“神话”不再,如何重写辉煌?近日关于曾经的高考名校黄冈中学的新闻,引起了热议。黄冈中学的没落,究竟反映了“应试教育”模式的颓败,还是农村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流失?值得人们加以关注,然而无论讨论结果如何,振兴黄冈中学的路径,显然不应该是重走老路。

黄冈中学,曾经被誉为“湖北省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上世纪90年代,黄冈中学老校区150亩的校园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无数人前往取经。高考升学率、奥数获奖率,是黄冈中学引以为傲的两大指标。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校1999年后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以后,再也没有拿到过国际奥赛奖牌,截至2013年的近十年,黄冈文理科600分以上的有8503人,仅占全省12.1%,与人口比大致持平。

如果从这些数据来看,似乎黄冈中学真是“没落”了。难怪当地的教育部门和校方郑重提出振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明确列出目标,要求今年本科录取万人居全省前列,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为了达成这一计划,黄冈将通过行政命令把优质生源集中到黄冈中学。

这些手段看起来跟26年前黄冈中学依靠“掐尖班”模式,在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中杀出“重围”,几乎并无二致。当时高考制度恢复不久,黄冈中学在全地区择优选拔了23名学生组成“尖子班”,高考成绩让人惊诧:所有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并囊括了当年湖北省总分第一、二、三、五和第六名。其后几十年,“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的黄冈特色,“高考、奥赛和教辅材料”的黄冈三宝,造就了黄冈中学的赫赫威名。

然而围着高考、奥数转的黄冈中学,终究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渐渐失去优势。有人认为,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的改变,使大城市对优质生源、师资的虹吸效应凸显,黄冈中学这样的普通学校沦为弱势群体,这是黄冈“神话”破灭的关键原因。这对于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是不利的。

不过,这样的观点无法解释,黄冈中学的模式仍在河北衡水二中等一些“名校”身上得以复制。地方政府通过行政资源堆积,打造“超级中学”的冲动并没有减弱。与其说黄冈中学是被大城市抢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如说是从县一级到地市级的竞争者们,摊薄了黄冈中学的吸引力。黄冈中学的案例只是说明了,因资源占有而创造的“神话”,也可能因资源流失而破灭。放在1979年,黄冈中学可以算是有自己的教育创新,但这样的创新在今天却毫无新意,优质生源的自由流动已经无法阻挡。如果停留在“掐尖”的低水平竞争层次,那么可以预言黄冈中学的振兴前景相当黯淡。

黄冈中学该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最关键的就是要转换地方教育的评价机制。不要老是盯在高考升学率、名校升学率……这样一些华而不实的指标上。培养几个“状元”,并不能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实际上“状元”培养得越多,也只是为大城市输送人才。作为地方名校,更应着眼于本地区的长远发展目标,充当好承上启下的优质教育资源转换器,带头推进地区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不要做“抽水机”,要做“洒水管”,这样的黄冈中学才值得振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