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3)

走好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3)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论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是中央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立足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着眼农业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提出的战略要求,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怎么调、调什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吉林看,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比较优势,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狠下功夫,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理念引入农业,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依靠市场力量决定农业资源的动态配置,综合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在“内外联动”上做文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遵循市场规律、农作物生产规律、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我省东部地区要打造以人参、鹿业、食用菌、林蛙、中药材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粮食、经济作物、草饲畜牧业,建设大型绿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同时,支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目前,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低,必须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培育知名品牌。吉林粮食多,可以通过过腹转化打造精品畜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着力优化生产组织结构。核心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创新农业组织经营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突出培育好龙头企业,组织更多农户加入供、产、加、销一体化农业产业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支持发展类型多样的服务主体,更好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信息、技术等服务。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方面,健全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覆盖的监管服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着力优化城乡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辐射作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各类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别化落户政策,重点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落户意愿足的农民工落户问题。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引导城市二三产业向农村延伸,通过科学理念、新型业态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创新。搞好新农村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搞好统筹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着力优化农民增收结构。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增加农民收入是前提。产粮区农民收入主要靠粮食这个“铁杆庄稼”。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稳定家庭经营收入,支持农民发展种养业,鼓励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庭院经济等多种经营,拓宽收入渠道。促进劳务增收,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淡化“土地情结”,掌握一技之长,勇敢地走出去、闯市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力度,稳定政策增收。增加财产性收入,抓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契机,采取租赁、担保、抵押等途径,盘活土地资源,放大土地收益,让农民尝到更多甜头。要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加快脱贫步伐。

(作者系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