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3)

亚投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3)

核心提示:在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由于定位和重点业务不同,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中国将推动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对话嘉宾:魏 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是否会“一股独大”?

记 者:根据去年10月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亚投行中持有最大股份。

魏 民: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由成员国分期缴纳,未来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资扩股。具体资本金规模和各方出资比例将由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磋商后最终确定。此前中国已对外表示可出资到50%,但中国认缴比较多的股份并不是刻意寻求“一股独大”,未来随着亚投行成员的增多,中国的占股比例会相应下降。

我了解到,亚投行成立后,将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开辟通往欧洲的新贸易路线,项目将包括一条连通北京和巴格达的铁路线。此外,中国还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更多的投入是积极参与区域、国际事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重要表现。

丁一凡:亚投行的股权分配将以GDP为基础,其中亚洲成员的股权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间,亚洲以外国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权。相比较于在亚洲开发银行中亚洲国家占60%、域外国家占40%的股权结构,亚洲国家在亚投行将享有更大的发言权。中国作为主要出资国,理应在亚投行的治理构架中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已再三声明不会谋求绝对控制权,但外界仍有媒体表达了此类担心。随着欧洲国家的涌入,又有些媒体开始担心亚投行是否会“失控”?其实是多虑了。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是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机构,既没有用人民币作基础,也无意去代替现有的多边金融机构,只想为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做些补充,更好地满足亚洲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融资需求。

英法德意等国的加入有利于亚投行的发展。这些国家经验丰富,可以为亚投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章程制定、不良资产处理带来可借鉴的做法。它们的加入也会提高亚投行的信用评级,在未来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与现有机构是什么关系?

记 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亚投行这个新生机构的优势之一。有些媒体宣扬亚投行会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形成挑战,实际情况却是,自去年起,亚投行通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的交流,迅速吸取经验。

丁一凡:我注意到有媒体报道,亚投行的总部将坐落于北京的金融街。而相距不远,长安街另一端,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所在地。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在市场、投资、出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将为亚洲和世界发展注入更大动力、更多活力。作为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朋友圈”越扩越大、同行者越来越多,从“一带一路”应者云集到亚投行的多元参与,各国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倡议投下沉甸甸的赞成票。

与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相似,亚投行宗旨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从功能上讲,它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致力于地区互联互通建设,是对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积极补充。世界银行等机构已表示希望与亚投行在投资项目上加强合作,此外,亚投行的出现还会促进国际社会在发展援助上的竞争,倒逼原有的国际发展机构提高效率,从而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贡献。

魏 民:亚投行侧重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而现有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则强调以减贫为主要宗旨。鉴于今后一个时期,亚洲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佳时期,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本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需要的多边金融机构,势在必行。在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由于定位和重点业务不同,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中国将推动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说的是,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亚投行将同其他多边开发机构一道,为推进亚太经济融合和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的又一个生动展现。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