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在游客的视线之外,但“活死人墓”已然连片成尧山的一道风景。尧山可能认为,那些“活死人墓”并没有拓展到自己的核心景区,还没踩到自己的红线。殊不知偌大一个旅游景区,都有产业链覆盖的可能性,也都有保护和开发的规划意识。任何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的举动,都将是堤坝上的蚁穴之患。更何况墓地上总有焚烧祭扫的行为,尧山的森林防火也将陷于不可控的境地。
在4月初,中国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披露,国家旅游局在专项整治旅游市场行动的第一阶段,摘牌44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应该给那些A级旅游风景区以敲山震虎的效应。青山绿水是旅游景区的资本,它和旅游秩序一样不可或缺。如果不守好自己的“金饭碗”,再继续任性下去,那“活死人墓”真是要给4A景区挖坑了。
“活死人墓”埋葬的是文明与进步
“活死人墓”的惊现,起因不外乎传统习俗的桎梏,再加上如今高昂的墓地价格,才让人们毁林造坟,钻尧山“散埋乱葬”无人管理的漏洞,一步步侵蚀着尧山景区。人未死,墓地就已经备好,如此愚昧与落后的做法难免让世人为之一惊,“活死人墓”里,虽然未埋葬尸骨,但却埋葬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人终有一死,“入土为安”是上千年形成的传统思想观念,要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观念,形成一种具有习惯势力的社会风俗,但“活死人墓”的出现是这种社会风俗的一个“畸胎”。如何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中循序渐进地去陋习,倡文明,在殡葬改革的进程中提升国民的素质与修养,彰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当下全社会为之共同努力的方向。
用健康向上的文明方式实现对逝者的怀念。在精神上,以优良的精神文化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通过现代文明的殡葬方式追忆亲人。殡葬文明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应该受到重视。以往重殓厚葬和愚昧迷信的陈规陋习,可以通过倡导文明的殡葬观念,变更殡葬方式加以改善。深入开展现代殡葬的理念普及,加强绿色殡葬业生态教育,进行深入的科学文化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提倡孝道和友爱精神,充分体现出文明的殡葬礼俗。从国情出发,相比传统安葬,诸如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葬方式必将会成为今后殡葬行业发展的趋势。
以开放环保的现代理念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避免活人与死人争地的“闹剧”,实现殡葬在精神与科学上的进步。提倡厚养薄葬,遵守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尽孝心,去时文明节俭办事。积极探索和推广能够满足人们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愿望和需求,采取积极文明的祭奠方式,安全祭扫,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给子孙万代留下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文明科学健康的方式表达追思之情,用人格道德责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俗话说: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4A景区“活死人墓”暴露了社会的些许愚昧与落后,凸显了人们价值观的扭曲,我们应立足于国情,着眼于提高生者的生存质量,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安慰,社会才能文明与进步并肩前行。
【启示与思考】
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是对死者的安葬,也是对活人的安慰。可现实中,一边是墓地价格节节攀升,令公众大呼“死不起”,一边却是部分人违规建造豪华墓,刺激着社会神经。“活死人墓”让活人情何以堪?
“活人死墓”的诞生折射出殡葬意识与社会消费观念的扭曲。有的人为了抢占所谓的“风水宝地”早早建好“活死人墓”,景区景色怡人,人杰地灵,自然成了这类人修建“活死人墓”首选。还有人把“活死人墓”修建得豪华气派,甚至比当今的房价还贵,实则是社会消费观念的扭曲。也有不少市民迫于无奈提前购买“活人墓”是担忧土地资源短缺引发墓地价格上涨,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风景胜地岂能变公墓胜地。依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违法占地建坟且拒不执行决定的,坚决强制拆除,并责令当事人清退用地、恢复植被。对顶风抢建坟墓造成破坏植被严重的案件,还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同时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只有在去世之后,亲人持死亡、丧葬证明才能购买墓穴。民政部规定“公墓不得预售、传销和炒买炒卖,购买者不得私自转让、买卖”,在景区私建“活死人墓”这是严重的违规行为。
豪华墓、活死人墓屡禁不止,铲平“活死人墓”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必须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从思想上根除老百姓心目中买了“活死人墓”就可以安心的想法。另外,也要对一些墓园修建“活死人墓”销售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总之,绝不能任由“活死人墓”肆意生长,吞噬祖国的大好河山。鼓励文明殡葬,让活着的人不要再为“活死人墓”而难堪,让他们解除死后的后顾之忧,活的更安稳、更舒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