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吕贝克的汉西梯克城(2)

世界文化遗产——吕贝克的汉西梯克城(2)

吕贝克古城又被誉为“金楼之乡”,那些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古建筑屋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城门、市政厅、七座教堂、圣灵医院、世俗建筑群、托马斯・曼纪念馆以及各类博物馆等。荷尔斯腾门是古城西部的城门,巍峨壮丽,是残存古城墙中最美的一段,为古城标志性建筑,城墙壁厚度达3.5米,具有御敌的功用。该城墙建于1467-1478年,至今已有525年的历史。古城门为双塔式尖圆锥体,入口上方用拉丁文刻着著名的格言——“对内一致,对外和平”。内部为市历史博物馆,陈列着过去的城市模型、帆船模型以及中世纪武器、刑具等。城门内右侧为一排16-18世纪建造的储盐库房。市政厅位于古城的中心地区,建于1240-1484年左右,为德国最古老、最美丽的市政厅。它采用吕贝克特有的黑色釉面砖建造,从视觉上给人以稳重的感觉。作为当年汉萨同盟盟主的大门,至今仍然保留着。

吕贝克古城以哥特式砖砌教堂而著称,高高耸立的七座教堂塔楼,突出了古城特有的风貌。吕贝克大教堂始建于1173年,是最受撒克逊地方风格影响的、最古老的罗马式砖砌结构教堂。原本修建成长方形廊柱式,但13-14世纪时改建成现存的哥特式。圣玛利亚教堂坐落于市政厅北侧,始建于1159年,原是罗马式教堂,13世纪经过三次大规模改建,成为具有两座高尖塔的哥特式砖结构教堂。沿波罗的海的城市,都依它为样板仿建教堂。教堂内拥有一架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据记载大音乐家巴赫曾徒步300多公里的路程赶来此处,专为欣赏一位名家用这架琴演奏《音乐之夜》。1941年英军空袭中,该教堂遭毁,战后修复,但因遭轰炸而陷入双塔下的大钟却一直保持原态,以示对和平的祈愿。圣・凯瑟琳教堂建于14世纪,其门口上方的外墙上有巴赫的人像雕刻,现在教堂内为宗教美术博物馆。教堂旁有创立了400年之久的高级中学,作家托马斯兄弟曾就读该校。吕贝克商人于1265年在雅各比教堂旁建造的圣灵医院,现已改作养老院。在4座尖塔之间的双坡屋顶构成医院的正面,全部为红砖砌筑,色彩鲜艳,保存良好。其十字拱顶上有13世纪的水彩壁画,十分珍贵。

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古建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古建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吕贝克的世俗建筑极具特色,那些临街的房子将内院与大街隔离开来,形成相对封闭的格局,同时也形成了古城区特有的品位。古城东区多为手工艺人的住地,其外表朴素无华,一般都无内院。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体现13-15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风格的低矮民居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至今尚有850余处列入市政府文物保护的范围。

文化名人托马斯的故乡

吕贝克不仅拥有古老肃穆的教堂,雄伟壮观的古城门,富丽堂皇的市政厅等中世纪建筑瑰宝,同时还哺育了名垂青史的世界级的文化人物,最令吕贝克引以为荣的两位就是著名作家托马斯・曼和亨利希・曼两兄弟。他们让吕贝克市感到骄傲与自豪。1900年,年仅25岁的托马斯・曼在这里完成了长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为此荣获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公开反对纳粹,1933年离开祖国,直到1949年才重返德国,1955年逝世,享年80岁。他的其他著作还有《死在威尼斯》、《魔山》、《福斯图斯医生》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希・曼的主要作品有《臣仆》、《垃圾教授》等。吕贝克市建有托马斯兄弟纪念馆,展出托马斯兄弟及其家族有关物品。纪念馆附近的布来特街38号就是他们的出生地。

古城门为双塔式尖圆锥体

古城门为双塔式尖圆锥体

现在的吕贝克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古城地区和4个郊区及23个自治市镇,拥有20万人口。吕贝克新城区从城市风貌、建筑、景物、街道、人文、环境等,到处呈现着现代化的气息,但它依然是那样的恬静、清新、严谨、别致,与古城区显得那样和谐、匹配,让人感到古貌新颜,相得益彰,同时也感受到吕贝克浓重的文学艺术气息,这比波罗的海的海风更为深邃。

责任编辑:宋丽芳,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