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促进“三提高”(2)

新常态促进“三提高”(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摘要: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

深入分析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作为贸易大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突出问题是大而不强,主要是产业的技术含量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一是产品附加值低。我国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0%,而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50%左右。二是自主品牌少。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2014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9个,日本有7个,韩国有3个,我国仅有华为一家入围。出口商品大量属于贴牌和代工,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仅略高于10%。三是经济效益低。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仅为美国的21%、日本的32%。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5%左右,美国、德国等超过40%。我国GDP每增长1美元,大约需要5美元的投资,资金投入成本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期高40%。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中,仅有不到一半是源自本国的贸易增加值创造;出口的每1美元中,只有不到50美分真正流入我国企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在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改变大而不强局面的战略支撑。提高GDP的科技含量,必须提高研发投入比重、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从而大大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下改革“快进键”,挂上创新“高速挡”,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提高GDP的绿色程度

经济总量大而不绿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上。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粗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高昂代价。一是能源资源消耗较高。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倍,是美国的2.6倍,是高收入国家的2.9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目前,我国GDP占全球的12%左右,但消耗了全球20%多的能源、40%多的钢、50%多的水泥。二是环境污染较重。我国70%的江河湖泊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7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约19.4%的耕地污染物超标。三是生态退化较快。全国近80%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我国经济规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块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再也不能沿用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了。

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专门部署。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这为我们在新常态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GDP的绿色程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新常态要求好生态。提高GDP的绿色程度,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