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局:“老虎、苍蝇一起打”如何翻译(2)

中央编译局:“老虎、苍蝇一起打”如何翻译(2)

“对外翻译出现一个失误,就可能造成国际性事件”

北青报:翻译过程中,有没有令你们印象深刻的细节?

翻译部:文字翻译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政治文献的翻译尤其辛苦。因为译者既要了解源文的内涵和意图,也要照顾到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

对于政治文献来说,源文一直处于不断修改过程之中,有自下而上的建议意见,也有自上而下的要求指示;有写作班子的研究著述,也有集体领导的集体讨论决策。

今年“两会”的翻译,我们到大会开幕前两天才收到最终定稿,定稿与初稿差别非常大,有的部分甚至是重写的。

译者必须根据最终定稿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修改重译,并且确保不出现遗漏、拼写等技术性错误。中国有句古话,“一字入公门,九牛拉不出”。对外翻译出现一个失误,就可能造成国际性事件。译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临时应变力以及奉献精神。

北青报:如何让词语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特色”?

翻译部: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特色”是中央文献翻译的应有之义,但要在跨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和执行,因此不能为了保留特色而简单地采用直译甚至零翻译的方式来处理。

我们通常用三种方式来处理:一种是对一些能在外文语境下理解的词语采取直译的方式。例如,“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中的“拦路虎”我们就采用中英文化对等的“tiger in the road”;另一种是对无法直译的词语采用转译的方式,比如对于“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进行意义上的转译,我们的译文则是a regional jet developed and produced in China has been successfully put into service,将successfully put into service貌似矛盾的一种表述融合在一起,凸显中英文化相通的“上青天难”这个意思。

第三种方式是对一些无法转译,但直译后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性翻译。比如“三期叠加”,我们翻译为simultaneously deal with the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make difficult structural adjustments, and absorb the effects of previous economic stimulus policies。

“我们的翻译流程包含十多道工序”

北青报:中央文献翻译部如何做好“把关”工作?

翻译部:最大的把关是“政治关”,如何准确理解和合理表达中央文献的精神。

中央编译局长期从事重要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重要政治术语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原文含义,照顾历史传承和传达的对象选择翻译方案。

我们在长期翻译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包含十多道工序的翻译流程,中外译者通力合作,确保了整个翻译工作的内在一致性、译文的准确性。

此外,中央文献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专业性越来越强,这要求译者必须保持学习精神,努力做到视野开阔,更新知识储备。

北青报:有评论认为,“Power is not to be used arbitrarily”的翻译使得“有权不可任性”稍显中规中矩,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翻译部:对这样的评价,我们的回答是:高手在民间。这一问题,它反映了我们社会对于官方话语改造的期待以及整个社会英语水平的提高。

中央文献应该努力将社会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吸收进来,提高话语表述的生动力和吸引力。“任性”这个网络语言进入中央文献就说明了这种有意识的努力。

但是,在中文中一些术语能够起到传播效果,其根源是有相应的政治文化土壤。如果翻译成其他文字,这种土壤就消失了,译文的传播效应就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了。

因此,无论是文件的起草者还是翻译者,都应该在头脑中始终把握好对外传播与国内传播的边界,构建融通中外的概念、术语,这样才能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打造有影响力的对外话语体系。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