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思考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就为我们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我国城乡巨大差距的核心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要素的不平等交换,是农村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结果,未来应该改变目前不平等的要素单向流动,鼓励和支持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实行城乡互动的双重循环,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学术届及政策方面其实已提了数年,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土地政策迈出的步子很大,如给予农民长久的承包土地权等等。时间已过去七年,目前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还没有完全实施完成,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部门给出的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时间是五年,可见这个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难度。如何真正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实质性政策来推动。有关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能否真正做到同地同权同利,虽然各地已进行了诸多试点,但因为没有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出现了争论和徘徊的局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确立“四位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过去强调新城乡关系,重点关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为强调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强调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四位一体”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变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而增加的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能够更完成地构画出工农城乡关系,他们是一体,是需要双方互相帮助,而不是过去单向的帮助。

四、打破各种障碍,让农民的财产真正为农民带来收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个内容是此次全会关于三农方面最大的亮点。农民目前的整体收入中,来自财产权利的收入不足3%,这和农民拥有的巨量财产其实是不相适应的。农民拥有18亿亩耕地,还有2.5亿亩的非农建设用地,这个非农建设用地与城乡非农建设用地数量相当,但由于各种制度障碍,农村巨大的土地资产,目前多数还处于沉睡状态,还没有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现在农民在农村的房子大部分空着没人住,自己在城里打工却只能租低劣的房子住。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不能进行抵押贷款,城市资金进入不了农村,农民只能陷入衰落之中。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