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非一朝一夕之功

“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非一朝一夕之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吏的论述

【摘要】作为政治生态的组成部分,官场生态正在政治生态的转换中形成新的秩序。群众路线、强力反腐、依法治国等政治生态的变化,直接引发了中国官场导向人民性、官场环境廉洁度、官场规则法治化等一系列变化。一种更加强调人民性,更廉洁,更强调法治的官场秩序正在形成。

【关键词】政治生态  官场秩序  群众路线  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码】A

政治生态,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政治学的一个成功例子。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及“政治生态”,引人注目。根据新华社报道,政治生态一词由习近平同志在去年“七一”前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上首次提及,此后又多次阐述,逐渐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词。中国政治生态的变化,会引发怎样的官场秩序变化?

群众路线:官场导向的人民性

政治生态是政治系统的要素、结构和职能模式。一个运作良好的系统,不仅需要实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系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职能定位。政治系统是国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来自更大的国家系统,而不是来自自身。完不成职能的政治系统,从根本上是坏的系统,其生态也必然是坏的生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党的生命所在,同时,为人民服务也是人民政府的宗旨。总的来讲,中国政治生态的结构应该服从这一宗旨。只有更好地服务于这一宗旨,官场的秩序才是有益的。党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官本位和民本位是两个冲突的官场导向。与其他系统不同,政治系统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自利的系统,它以服务其他系统为己任,但是,它又需要维系自身的利益。为了自身利益,就会形成一种官本位的导向;为了人民利益,那就形成民本位的导向。这就构成了政治生态的一对矛盾:两者必须兼顾,但又会存在冲突。我们看到,官场系统的职能定位来自它在整个国家系统中的定位,只有实现了人民的利益,官员才会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民本位是优先、不二的选择。

官本位的官场生态,不仅会使官员脱离群众,藐视人民的利益,而且,更会造成官员霸道。在官本位的社会,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这种核心地位会导致官员越来越脱离群众,公仆意识名存实亡,形成一种霸道心理。这种霸道心理让这些官员看不到公民,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最坏的角度看,会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从最好的角度看,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完全不顾公民的想法和感受,为所欲为,甚至不惜牺牲民主法治,依靠铁腕、强权带来高效率。

官场新秩序,必须打破官本位,建立起人民性的官场导向。事实上,自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就曾经反复强调:“各级干部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习近平同志也明确指出:“任何人使用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以来,原有的官本位导向逐渐被打破,一种新的、以人民为导向的官场秩序正在建立起来。

官场导向人民性的定位,必然会带来官员角色的转换。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弄清楚“为了谁”,才能更好地理解“依靠谁”,也可以更好地定位“我是谁”。因此,人民的导向性对于官场新秩序的形成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只要官场建立起人民性导向的职能模式,官场结构必然会焕然一新:凡是有利于实现这一职能的,就一定会占据越来越显要的位置;而对于实现这一职能可有可无的,就会被淡化;那些有悖于这一职能的,就会被移除。权力清单制度就是一例。

如果“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官场导向真正树立起来,官员真正地能够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政府管理,那么,行政体制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就会得到解决,由官本位转换为民本位;同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不会盛行,腐败问题也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然,这种官场人民性的导向,并不是一时建立起来的,也必须长期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