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亡党亡国过程中的几次法治改革陷阱及警示 (2)

苏联亡党亡国过程中的几次法治改革陷阱及警示 (2)

二、通过推出《新闻出版法》等推行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言论自由

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等舆论工具一直倍受西方国家的重视,而如何渗透、控制、摧毁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一直是其对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目标,通过宣扬所谓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来解除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武装则是其最常用的手段。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和苏联国内的反对派相勾结,通过推出《新闻出版法》推行西方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最终瓦解了苏联的意识形态防线,甚至让不少媒体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并成为其掘墓人。

苏联意识形态防线的动摇是从大肆鼓吹所谓“公开性”开始的。1986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策划、推动下,苏共二十七大正式提出所谓“公开性”问题,并宣称“公开性”就是要“让人民知道一切”、不留“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等,甚至专门揭露党和国家历史上的所谓“阴暗面”、“消极现象”和歪曲、伪造历史等。同年3月,戈尔巴乔夫掀起“重评斯大林”运动并邀请大众媒体批评苏联党政机关,甚至对新闻媒体说:“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的报刊可以成为独特的反对派。”在“公开性”的旗号下,一大批过去被禁止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被纷纷解禁,先是诋毁、攻击斯大林时期政治生活的影片《忏悔》在1986年12月公映,然后是歪曲、抹黑斯大林时期党内斗争的长篇小说《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在1987年公开面世……越来越多攻击、抹黑苏共和社会主义的文艺作品不断出笼,历史虚无主义泛滥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尤其是《忏悔》公映被认为是苏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崩溃的开始”。

为进一步推动“公开性”,戈尔巴乔夫及其领导的苏共“改革派”又进一步要求推行指导思想多元化,这也是其一直鼓吹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一大理论支柱。1988年2月,他提出要在国内、国际政策的任何问题上的舆论多元化,自由对比各种不同观点并进行争论等。他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年6月底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又把“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并列为三大“革命性创议”,并把“多元论”称为是“民主化”、“公开性”发展逻辑的归宿。

不仅在国内大搞“公开性”、“多元论”,戈尔巴乔夫还为西方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开方便之门。1988年12月,在他的指使下,苏联多年来一直进行的、对被认定为反动电台的多家西方电台的干扰被停止,并且还决定拨款400万外汇卢布用来进口20个西方国家的报刊在苏联国内公开出售。很快,美国专门在西欧设置了针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每天用6种语言向苏联民众宣传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并通过造谣、抹黑等方式对苏共和社会主义进行攻击、诋毁,大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认为:“苏联停止干扰西方广播,可能比戈尔巴乔夫决定从东欧撤军50万的允诺更重要。对美国来说,它为促进苏联社会的‘和平演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戈尔巴乔夫竟成了西方和平演变苏联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