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再推进释放的三大信号(2)

简政放权再推进释放的三大信号(2)

消除“痛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出国旅游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要求提供“需要无罪证明的证明”……这些让公众感到啼笑皆非的荒唐证明,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

在经济学家常修泽看来,随着简政放权步入“深水区”,“权力的任性”根子在于政府与市场边界仍不明晰,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最终变成一个又一个难以医治的“痛点”。

“消除制约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的因素,需要更新治理理念,以制度化安排解决部门机构改革动力不足问题,防止既得利益格局成为改革羁绊。”常修泽说。

专家认为,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化,首先要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清单一亮,百姓办什么事去找什么部门心里有了底,政府部门是否尽职、是否在时限内兑现承诺也会一目了然。

事实上,随着简政放权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此前费时费力取得的许多证明、评审、批复,其实并非政府行政审批,而是非行政许可审批甚至中介服务事项。换言之,只有政府行为边界更明确、透明度不断增加,侵蚀改革红利的“红顶中介”、容易产生“制度后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的生存空间,才会不断缩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在依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的基础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问责机制,对执行中变形走样的做法和违纪违法的部门、人员进行严肃问责,才能让简政放权真正落到每个环节中去,落到市场和群众身上。

会议指出的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的存在,除了创造寻租空间的利益驱动以外,一定程度上源自传统管理方式的巨大惯性和路径依赖。一些地方与部门长期以来以批代管,既缺乏服务意识,也欠缺监管与服务能力,取消审批之后就会无所适从。

对此,会议提出,要再砍掉一批行政审批和核准项目、一批审批中介事项、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关卡、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和各种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制定完善“三个清单”,用刚性制度管权限权,接受社会监督。

竹立家说,会议释放了明确信号,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扎实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建设。这一过程中,需要公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既要由以往政府直接“端菜”变为群众“点菜”后政府能端出来,还要以群众满不满意检验权力运行过程中各项措施是否到位。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