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教育背负无法承受之重

不要让教育背负无法承受之重

2014年2月以来,一篇题为“中国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长文在微信上反复转发,引起十余万人的关注。但文章只是对教育现状发泄不满,其逻辑论证经不起推敲。文章作者同很多人一样,习惯于把一切社会问题归罪于教育,隐含的逻辑是教育万能。其实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价值和功能是很有限的,不要让学校背负无法承受之重。

学校教育到底能够做什么

学校教育至多只能培养半成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无非是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以及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训练;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多是学习某个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从事某些职业所需的通用技能,以及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即便是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本科生教育,核心使命也只是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知识分支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以及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而已。没有任何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创新人才与自己所受学校教育有直接明确的相关性。即便有,也没有人说得清楚到底有多大相关性,到底与学校教育的哪些具体内容有相关性。至今,全世界没有任何教育理论揭开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黑箱,更没有任何学校或大学揭开了领袖级人才培养的黑箱。牛津大学教务长曾表示,从牛津大学走出了很多位英国首相、外国元首以及各行业的领袖人物。但是,作为大学我们完全不清楚应该开设什么课程,采取哪种培养方案,能够有助于毕业生成为领袖级人才。斯坦福大学等西方创业型大学也无非是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氛围,而更多传统大学教育往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Gene Block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所言,创新不是教出来的,要依赖整体的环境,大学要提供能够激发出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奖励机制认可创新观点和成就。的确,创新不是教出来的,但创新可以被教育扼杀。理想的教育就是涵养一种精神,唤醒一种兴趣。社会上,不乏在学校学习某个专业,而在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职业领域大获成功的案例。

单让学校“吃药”很难治愈教育病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当今中国教育的诸多病症做了详尽的整理和归纳,列举了发生于大学校园里诸如毒杀室友、手刃乃师、跳楼自尽等恶性事件,想必正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引起了更多网民的共鸣。学校置身社会一隅,偶发悲剧在所难免,学校自当检省,但相较于社会平均犯罪率、自杀率,校园的发案率果真更高吗?这些姑且不论,作者将中国教育的病根归结为应试教育模式,抨击应试教育模式是道德教育的灾难、导致家庭教育扭曲、摧残了科学人才,这就有些误导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