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从政治的高度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4)

张文木:从政治的高度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4)

第四,美国将在中国东部地区施加更多的压力。中国现在的安全环境好不好呢?很好,几乎三分之二的边界是稳定和安全的。西部有“三股势力”威胁,但是有俄罗斯的合作,所以问题不大。我们的压力持续增大的地区主要在东部。日本自民党第47届众议院大选获胜,安倍继续执政,我们的报道说安倍在国内声望下降,这一次的获胜表明日本国内的极右势力还在上升,并且有一定的国际财团支持,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肃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光来自日本本国的右翼势力,还有国际反华势力,更多的是美国大财团中的反华势力,这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

美国国内规模日益扩大的民众游行及美国国防部长换人[24]具有风标意义。日益扩大的民众游行说明美国国内政治如没有新的浮财补贴就会持续动荡,而美国防长换人往往是美国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前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束都是从撤换前线总指挥或国防部长开始的。小布什时期拉姆斯菲尔德下台也说明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线将要收缩、伊拉克战争的节奏将要放慢。最近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辞职,说明美国华尔街不满意奥巴马的守势政策。奥巴马是有些尼克松智慧的总统,他的攻势政策是华尔街逼的,他对华尔街的扩张政策一直在虚与委蛇,比如他始终不愿意继续在中东重启战争。因此华尔街对他不满,给他停发“工资”,这叫“财政悬崖”。这次把与奥巴马配合的比较好的搭档哈格尔换掉,换上来一个强势防长,这可能是在给下一届强势政策先做铺垫,这将增大中国周边特别是东部海区对中国的安全压力。

但是,再好的形势及相应的战略机遇也是有时空限制的。现在看来,2015年《明斯克协议》后,东欧开始东倒的形势将会随俄罗斯的强势和欧洲的妥协而回潮,而这将大大缓解俄罗斯西面面临的压力,届时俄国会将更多地注意力投向远东。根据历史经验,这个转变的完成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而这期间也为中国解除东海压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此后,与20世纪70年代的形势一样,中、俄、美三角关系又会出现新一轮调整。

大国博弈,不要说朋友,即使是战略性的盟友,仅靠张伯伦式的努力是不能够赢得的。天要下雨,张伯伦和斯大林的差别在于,前者忙着躲雨,而后者则在雨前积极“插秧播种”。结果是当雨停的时候,苏联已实现了相当的战略利益,尤其是苏联当时要解决且是最紧迫的战略利益;而英国则将老本赔了个精光。现在雨前的乌云正在翻卷而来,是插秧还是躲雨,就要全看各国政治家的智慧高下。

二、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一带一路”

(一)推进“一带一路”要讲政治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说得通俗点,就是让我们的朋友——这个不能没有——多多的,让我们的敌人——这个肯定得有——少少的,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这是“一带一路”的政治“大账”[25]。我们要从维护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而不能以账房先生的视角、从狭隘的部门利益的多少来看“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

外媒说我们要搞新的“马歇尔计划”[26],要通过“一带一路”挣大钱、要扩张[27]。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没有抓住“一带一路”的要义。

“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是在正确利义观下广交朋友。我们现在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8]的战略做准备,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朋友。如果我们能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政治上的事就好办了。在诸多朋友圈中,除了老朋友外,我们今后的重点将是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谊。习主席自主政中央工作以来出访了许多国家,留意观察,就会注意到他最下功夫、最花时间的多在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太平洋连那些小国都去看了。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红军学院讲演中分析国家战前需要具备的政治条件时说:“政治上做好战争准备意味着什么呢?政治上做好战争准备,意味着要有足够的所需盟友和中立国。”[29]没有朋友的国家是不能胜利的。比如今天日本,在高科技军事装备方面,它是强国,但是它没有真心实意的盟友,更没有足够的同情国,这就没有打胜仗的条件。

文以载道,路以载道,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将“一带一路”理解为资本和地缘政治扩张的地方,而应将它看作是与世界人民交朋友、建立命运共同体,在与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中一起创造新文明的地方,是“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30],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基础准备的地方。其策略意义在于不用传统的“两个阵营”的对抗方式,而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辩证方式,破解霸权压力于无形,“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31],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今同理。20世纪下半叶,中国就是这样打破美国压力的。当时中国有乒乓外交,乒乓赛事不为输赢,只为友谊,特别是与第三世界的友谊。每次比赛结束后就会有新一拨朋友。1965年毛泽东给外事部门指示说,“不能靠送礼的办法拉友谊,友谊要靠政治。”[32]这话用今天习近平同志的话解读就是要有“正确义利观”[33]。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34]读了这些讲话再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我们有了一种在新的形势下与世界人民、尤其是与第三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