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之战略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问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学习他的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传承就有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外交安全战略方面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国理政战略思维上的开拓和创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杨春贵: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战略思维,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他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他要求我们做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事、着眼大事”。在浙江工作时,他曾明确提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牢牢抓住我们全部工作的主题或主线,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抓住了这一点,就是抓住了全局,抓住了根本,抓住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战略定力。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主题、主线,牢牢把握这个根本的战略方向。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定要聚焦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把亿万人民群众的思想、智慧和力量聚焦到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上来,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定要作好战略布局,这就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既包括了发展的目标,又包括了发展的体制机制、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体现了目标与举措、重点与全面的统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点上,他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他强调,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改革,强调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包括“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要制定“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习近平同志要求,要“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世界眼光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它必将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将极大地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总之,一个是政治方向,一个是奋斗目标,一个是战略布局,一个是世界眼光,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和战略思维的基本框架,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理念。对于这些重要论述,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实践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