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建设标准要更高
海南日报记者:《意见》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和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为什么要从这四方面考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您更关注哪几项目标?
王明初:这四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路径选择,是要素、路径、目标的统一,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都不可能实现。从海南的视角看,我更关注第一和第四方面的问题。因为第二的问题的解决,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主要靠国家的科技力量,海南自身的科技创新很重要,但是不足以完成目标。第三的问题在海南不算突出,海南的资源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热带生态资源正恰恰是海南的独特优势所在。而第一方面的问题是基础性的,在全国包括海南在内问题都比较突出,如房地产向生态核心区进军的问题。对于第四方面问题,制度建设是刚性约束,海南要建设旅游特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应该在制度建设上走在全国前面,起一个引领作用。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有雄心壮志,没有理由心虚。建设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让海南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或国家示范性标准,让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协同推进“五化”
海南日报记者:海南的生态环境有着不少特殊性。从省情着眼,我们在贯彻落实《意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时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王明初:一是善于总结经验,把生态立省以来好的战略决策和工作抓手持续发展下去,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升级到美丽乡村建设,把国际旅游岛建设聚焦到旅游特区建设,走适合省情、充分发挥海南优势的特色之路,让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实在、丰富。二是反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农民利益和公共利益注意不够、做得不那么好的地方,如海岸线特别是公共海滩的保护问题、西部地区的桉树种植问题、房地产开发过度问题,切实回应群众呼声。三是在制订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全面贯彻《意见》要求,既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目标任务,也要有融入其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综合性目标任务。四是在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全面对照《意见》,有针对性地出台实施《意见》的行动方案,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推进我省生态文化建设
海南日报记者:《意见》对培育生态文化也给予了较高关注。您如何看待我省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需怎样加强?
王明初:我省生态文化建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通过生态立省的实践教育,人民群众对“绿色化”发展的要求更为坚定和迫切,虽然他们也希望尽快富裕起来,但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追求还是远胜过对工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兴趣。薄弱点是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大,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政府的决策失误和容忍有关;还有是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地方的街道环境卫生基本靠老天下雨去清扫,一般群众随地吐槟榔渣、随地摆摊、随地烧烤习以为常;还有一些当地居民偏爱野味,一些旅游景点时常有海龟、珊瑚出售,政府还没有做到“零容忍”。解决办法一是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让教育起教化作用。如富强、和谐、法治、友善等概念中都包含生态文明的内容。二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让法律的强制性对生态文化的形成和习惯养成起重要促进作用。三是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加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如影视节目、公益广告、清洁公交、城区保洁、生态执法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