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领导干部终身必答的考卷(2)

做人:领导干部终身必答的考卷(2)

不能无视做人“职业”的特殊性:领导干部修身律己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命是在时间中的存在。这个存在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过程不结束,做人就不停止。从这种意义上说,做人是一辈子的“职业”,这个职业不同于我们日常从事的“职业”的特点是,不能请假,不能让别人代替,不能今天做,明天不做。人是未完成的。只要人活着,做人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修身、律己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人是不断变化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能停止,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不能停止。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就是强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共产党人都不能放松思想的改造,不能放松修身律己。实践证明,对自己严格要求和放松要求结果是不一样的。严格要求一时容易,严格要求一辈子就比较难。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要做到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从严要求自己,就要做到慎独和慎微。

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的时候能够反躬自省,谨慎言行,不做有违道德的事情。古人为什么强调“独”呢?就是因为,“独”容易产生不良念头、容易放松自己,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独”容易被当事者产生“他人不知”、不会暴露的侥幸心理。慎独就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强化自我监督,加强自我约束。

所谓慎微,就是应在细微之处能够保持警惕、警觉、警醒。心不动于微利之诱,在看似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小节上把持不住,就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古人说:“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虑而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大与小是转换的。很多贪官都是从谋小私、贪小利开始,变成谋大私、贪大利,最终成为贪污腐败分子。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指出:“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而是要把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不能说那些被查处的干部一开始就是贪污腐败分子,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大部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曾经作出了突出的成就,问题就出在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面对各种诱惑,他们放松了警惕,没有经受住考验,在权大位重、功成名就之时,却使人生的航船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谓“59岁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

习近平指出,做人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做人像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这种意义上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要求。

1949年3月23日清晨,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西柏坡就进京赶考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话,中心思想是考试合格,不做李自成。时隔66年,人民对共产党的考试仍在进行。要答好这张考卷,首先要做好“做人”这张考卷。从某种意义上,这两张考卷相互关联,而“做人”的考卷是基础。如果每一个共产党人都答好了“做人”这张考卷,都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答好长期执政的考卷。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