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部署会议上的辅导党课(2)

在全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部署会议上的辅导党课(2)

摘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永远在路上。

二、党员干部要争当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

“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从深刻内涵看,“严”字蕴含的是严肃的政治追求和严明的纪律要求;“实”字蕴含的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和忠诚老实的处世态度。“三严”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独特优势、优良传统,是内在要求,主要指向主观世界改造;“三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宗旨要义、经验总结,是行为取向,主要指向客观世界改造。“三严三实”相辅相成、共为一体,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辨证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辨证统一、内在严格自律与外在严格约束的辨证统一,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有了“三实”,“三严”实际价值才得以彰显。从逻辑联系看,严以修身是基础,强调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是关键,强调的是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是保证,强调的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是前提,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是目的,强调的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是根本,强调的是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严”字当头、“实”字为本,带头真学深学、躬身践行,争当“三严三实”的表率。

1、严以修身要做到“三本”。一要以党性为本。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讲党性,是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曾几何时,党性如同基督教徒心中的“上帝”,如果党员干部坚定而庄严地说出这几个字:“我以党性保证”,就会让人深信不疑。但现在,还有多少党员干部敢于拍着胸脯,公开叫响“我以党性保证”的钢铁誓言。时下一些党员面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考验,就思想混乱、信念摇摆,说了不该说的话;面对一些庸俗风、潜规则的左右围猎,就身陷其中、不能自拨,做了不该做的事;面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讨好献媚、吹嘘捧杀,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拿原则作交易;面对人生失意、仕途挫折,就烧香拜佛、算命卜卦,不信马列信鬼神。究其原因,是缺乏了党性之魂、精神之“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把在党信党作为终身坚守,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强化组织意识,信党、爱党、忧党、为党。二要以百姓为本。“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我们入党从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是与群众亲密无间,如鱼似水,而是不可一世,瞧不起群众;不是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而是欺上瞒下、沽名钓誉;不是放下架子,去掉官腔,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而是颐指气使、作风浮漂。这种傲视群众、轻视群众、脱离群众、违背群众的行为,危害甚大。“天下之大,民生为骨”。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群众”这个根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第一尺度”,把一心为民作为“第一要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急、我有所助,民有所求、我有所献,实打实办好群众的事情,真正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三要以道德为本。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修身做人就要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现实当中,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失德现象严重,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戴着假面具、成为“双面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党员干部必须懂得,当了官不等于品行过关,职务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身课题。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起码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2、严以用权要做到“三得”。一是利与害要看得透。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领导岗位上,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是一种信任、一种重托。越是职位高、权力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越要牢记权力的本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一旦当了大官、挣了大钱、出了大名,就昏昏然、飘飘然,就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为所欲为,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无所顾忌。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在对待权力上,要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是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机会、岗位和平台,纵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二是公与私要分得清。如何用好权力,本质上是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的问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权力如火,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则引火烧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深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三是权与法要扣得紧。按规则、制度用权,就是按党纪国法办事。我们党没有特殊党员,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任何一项权力的行使,该遵循什么程序、该遵守什么规矩、该遵从什么制度,都应该严格遵守,不能越界、越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基本理念,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无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还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无论从严治党管党,还是深化作风建设,都要坚持依法依办事,按照规则制度用权;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生活,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不断增强免疫力。

3、严以律己要做到“三有”。一要有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有所虑。敬畏与戒尺,是做人为官的德行、规矩和准绳,能体现出做人行事的操守和品行。领导干部“畏”什么,首先要敬畏法纪。如果目无法纪,必然迷心智、乱言行、丢操守。对法纪稍有轻怠,就可能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党员干部要畏惧法治的威严,对党的纪律心存敬畏,就是要明白法律至高无上,纪律不容违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把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作为手中的戒尺,不断丈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任何情况下坚持做到不越界、不越轨。二要有慎。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独、慎微是古代先贤修身的好传统,对共产党人来说,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独”字、一个“微”字。所谓慎独,就是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独处时自省自守、始终如一。所谓慎微,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如果小节上把持不住,就会“温水煮青蛙”,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的古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防微杜渐、警钟常鸣,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严防不知不觉变质,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三要有戒。当上干部手中有了权力,奉承、追捧的人会多起来,攀交情、拉关系、请客送礼的人也会多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面对金钱,一定要谨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不起贪恋之心,不取不义之财;面对美色,一定要洁身自好、严守操行,不能沉湎美色而道德沦丧、自甘堕落;面对亲情,一定要吃透严是爱、宽是害的辩证法,不能因循私情而违背原则;面对朋友,一定要把握分寸、谨慎交往,不能因哥们义气而丢掉党性。特别是要管好身边人,自己带头从严要求,真正做到自己清、家人清、亲属清、身边清。总之,就是要讲原则、守底线,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4、谋事要做到“三个实”。一是政绩观要实。政绩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谋事要实的落脚点在一个“实”字,首在树立实事求是的事业观、政绩观。现实当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沉溺于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把工作当作谋取功名利禄的跳板;有的热衷于大干快上、装点门面,表面上看干了不少事,其实背后的问题不少;有的为了能够短时间内出政绩,不顾实际、不择手段,等等。这些表现,究其根源是事业观、政绩观上出了问题。党员干部要处理“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不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坚持用群众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使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对待事业、看待政绩,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二是方法要实。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就是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坚决杜绝决策时拍脑袋、推进时拍胸脯、失败时拍屁股走人的错误行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三是行动要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要求。我们反对不良作风,不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作风不正。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急”的问题、“浮”的问题、“虚”的问题,“急”就是急躁、急于求成,“浮”就是飘浮、浮在表面,“虚”就是虚假、虚与委蛇。一些人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总想一举成功、一夜成名,一镢头挖出一口井。一些领域的工作本来思路很好,就是因为没有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抓落实,结果成了“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忌。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干事,对那些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对那些看准了的事情,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抓到底,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5、创业要做到“三个干”。一要想干。“创业要实”树立的是一种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导向,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干部第一是“干”。担当的背后是品格,是境界。一些干部得过且过,只想做官不想做事,遇事绕着走,有责互相推,这都是不担当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要用好“三严三实”这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担当之志,正一正自己的担当言行。凡事,想干才有希望,不干就一事无成。党员干部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处在什么条件,只有想干事,只有一心为民,脚踏实地,才能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番事业。二要敢干。“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敢干事,背后需要的是无私无畏的境界。要不怕得罪人,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然而,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凡事只求“天下太平”,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有的不敢担当,习惯难题上交、任务下压、麻烦旁推,对工作避重就轻,不催就不落实;有的认为现在规矩多了,工作干劲就小了。这些干部看似“成熟”,实则是庸碌无为、失职失责。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党员干部要为党尽责,在党和人民需要你挺身而出、担责担难的关键时刻,不避责、不诿责、不逃责,不做“谈匠”,争做“干将”。三要干成。当干部要把干好、干成作为一种品质追求,不干则己,干就干好,干就干成。面对***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以干成事为目标,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不要习惯于说正在干,也不要只说干了多少、付出了多少,一切都以干成事为目标。要善于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科学决策,把握成事的方向,找准成事的方法,实现成事的目标。

6、做人要做到“三个一”。一要忠实一心。共产党人的忠诚老实,就是对组织要忠诚,不讲谎话,对同志要忠诚,不讲假话,对群众要忠诚,不讲空话。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衡量一名党员对党是否忠诚,既要看平时的言行,更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不但要经受胜利、荣誉等顺境的考验,更要经受挫折、失败等逆境的考验。在座的每一名党员都是在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成长进步的,对组织始终要怀有感恩之心,更要有忠诚老实之心。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就是要心怀“畏民”、“为民”之心,珍惜同事之缘。二要表里一致。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表里如一,内外一致,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些党员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言行不一、阳奉阴违,不仅是对党和组织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诚实是立身、立言、立行的基础,是铸就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重要基石。领导干部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形象,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靠其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要始终坚持把诚实务实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克服私心杂念,塑造高尚人格,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三要行为一贯。作为共产党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推动***发展,干好各项事业,就是需要一门心思、一个心眼、心无旁骛的精神。现在有些干部,精于钻营、衷于取巧,看是“成熟”圆滑,实际上这样的干部难以干出真正的业绩,也走不长远。算历史账、算总账、算大账看,老实人不吃亏,我们要乐于、敢于做老实人。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