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重陆轻海思维 提升海洋强国“硬能力”

突破重陆轻海思维 提升海洋强国“硬能力”

日前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是中国首次对现行军事战略进行集中阐述。从白皮书的表述,可以看出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围绕如何“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重陆轻海”制约中国走向海洋

纵观近代历史,大国的崛起无一不依靠海洋,而“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禁锢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中国是一个陆权国家,这在古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进入近代之后,很多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海洋方面的能力逐渐增强,海权逐渐压倒了陆权。而‘重陆轻海’的观念却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为近代中国的屈辱就是从海权受损开始的,而当时的中国也没有能力去争夺、恢复海权,整个现代化进程较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道。

在谈到“重陆轻海”对我国海洋力量发展的影响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国强提出,在以往的发展当中我们把更多的侧重点放在陆地,对海洋的认知程度非常低,这样一种重陆轻海的思想制约了中国向海洋方面的发展。

贸易伙伴全球化呼唤加强海上力量

有专家表示,“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反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响应,更是对新时代海洋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应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认为,“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贸易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而全球经贸体系的安全也主要由发达国家提供。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继续与发达国家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已非常深入,由单向的援助关系发展成为伙伴关系。中国更愿意与其他国家保持一种平等的、双向的关系。从长远看,为了保障这种关系的顺畅发展,中国势必逐步发展一种捍卫这种利益新格局的力量,培育一种面向全球的、体现中国与世界利益新关系的战略视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说明中国更多地是要寻求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而加强海上力量的发展,对于确保共同发展、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李国强认为,我国之所以要打破重陆轻海思维,面向海洋发展,不仅是因为新时期海洋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因为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在陆地边界上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为我国营造了良好的周边陆上环境。但就海洋而言,尤其是2009年以来,我国不管是在东海还是南海都面临着周边国家以及域外大国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挑战。这促使我国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勇敢地走向海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