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强军文化的三个实践价值(2)

提升强军文化的三个实践价值(2)

突出强军文化“战”的鲜明特色

彰显职业特点。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强军文化作为战士的文化、战斗队的文化、战斗力的文化,内在地要求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彰显军人的职业特点,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观念,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建设强军文化,既要关注军队的价值发展,又要关注军人的价值实现。遏制战争、维护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这是和平时期当兵、练兵的价值所在。越是相对和平的时期,越是要不断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

坚持职能导向。军队的根本职能是能打仗、打胜仗,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就要求一切工作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形成符合战斗力标准的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政策导向,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浓厚文化氛围。要坚决纠正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的所谓“安全文化”,使全体官兵都明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的安全就是最大的不安全”这一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带、怎么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假把式”“一招鲜”。通过建设具有鲜明职能导向的强军文化,促进战斗力各要素合理流动、迸发活力,保障战斗力标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贯彻落实。

强化职责担当。强军文化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催生的文化形态,建设强军文化是当代革命军人的文化担当。要引导广大官兵增强角色意识和职责担当,在军言军、在军为军,把爱军、兴军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通过强军文化培塑军事职业精神和战斗队思维方式,着力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和“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其作战热情,锤炼其顽强意志,锻造其英雄气概,培养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树立敢打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强化练兵价值认同。

落实强军文化“化”的实践功能

科学区分“化”的对象。以文化人,是任何一种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要旨。面对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着的重大转变,传统的以政治为核心、高度集中统一和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正在被经济性、商业性、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环境所取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建设强军文化,必须遵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关注多样性,通过独特的军味、兵味去赢得官兵。同时,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坚持个案剖析与整体考察相结合,坚持静态研究与动态跟踪相结合,在区分层次、把准需求中加快推进强军文化建设。

准确把握“化”的特征。当今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层、流变等特性,加之官兵成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样,使得强军文化在“化”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尊重多样选择、强化审美引导。差异性、变动性是客观的、发展的,不能因为追求省事、简单搞“一刀切”式的文化建设。要提高官兵知礼晓理、尚荣明耻的道德水准。旗帜鲜明宣示坚定正确的立场,理直气壮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和错误思潮,做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要大力宣扬强军实践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迹、先进经验,传递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为实现强军目标凝聚力量的良好文化氛围。

大力拓展“化”的路径。在我军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有着自身鲜明特色的军事文化,并在部队建设和官兵发展中起到了铸魂、聚气、励志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以文化人”路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扬我军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将强军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内化为广大官兵自觉的文化追求。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样式和文化形态。要积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利用网络文化强调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多用网言网语拉近与官兵的距离,填补“数字鸿沟”、打破“话语壁垒”,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强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强军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拥有磅礴力量。要结合部队传统和单位特点,大力创新具有军兵种和地域特色的“化”的路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在建设特有军营文化中强化爱军兴军的氛围,在日常训练和完成任务中营造爱武精武的环境,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苦练打仗本领,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为实现强军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