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被报名”敲响个人信息泄露警钟(3)

公考“被报名”敲响个人信息泄露警钟(3)

如果现行的公考报名审核程序不改进,此类事情难免会重演。此事若是发生在一个不参加公考的人身上,或许就是单纯的信息冒用问题。可是假如“被报名”的考生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那事情就麻烦了,可能还会涉及到侵权。虽然主要的责任是盗用信息报名的不法分子,但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这样的闹剧,其实官方也难逃责任。

在一个高度信息发达的社会,个人身份证信息被窃取风险是非常高的。一旦这些信息被窃取,别人就可以用你的信息进行公考报名。这种“被报名”的现象,一方面给广大的民众敲响了加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警钟;另一方面也给现在公考报名单一的审核机制以强烈的警醒:必须完善和改进审核程序,及时堵上制度设计的漏洞。

那么如何堵上公考“被报名”的漏洞呢?笔者认为,一则,必须改变身份证信息作为公考报名审核的单一凭证,可以辅以联网学历认证环节,拓宽信息审核渠道。二则,在报考人数适时公布上,官方本是出于惠及考生便利的考虑,但是却成为了一些人投机的空子,因此到底该不该公布报考人数信息,还值得深思。

考公务员“被报名”不只抹杀社会公平

“铁饭碗”仍然是广大考生追求的“香饽饽”,在现如今公务员福利全无,反腐零死角的今天,“考公热”、“考碗族”依然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而很多大学生也以考上公务员为荣。然而在这样的激流勇进中,竟然有人剑走偏锋,利用网报系统制造“猫腻”,不只抹杀了社会公平。

这样的“猫腻”隐藏在网上招考报名系统里,有人“冒名报考”。天水师范学院的小杜想报考2015年度甘肃省公务员,可当她提交申请时网页却弹出消息显示,“该身份证号已存在,请认真核对”。而这样的冒名报考竟然如此“专业”,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信息外,毕业院校、报考部门、户籍所在地等,都与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但却依然“被报了名”。这样的情况也不只一人,个人信息被悄无声息地盗用,而当事人却浑然不知,这样的“被报名”该向谁求解?

此次天水师范学院信息被盗的28人中,有20人都“被报考”了同一个单位“徽县财政局”,依次开来,这次“被报名”并不是巧合,而是有人蓄意制造某一岗位报名人数虚高。以此假象来蛊惑人心,干扰报考考生正常的职位选择。

同时在“被报名”事件中暴露的考生信息泄露及盗用问题也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如何维护正常的报考秩序,严堵漏洞,如何更好的进行考生信息保密工作维护社会公平,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更要对此事予以查处,究竟谁是“被报考”的幕后黑手,哪个考生想走“偏路”,把这样的人从考生中揪出来,才是给社会一份公平,同时也是给公务员队伍一份更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