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被报名”敲响个人信息泄露警钟(2)

公考“被报名”敲响个人信息泄露警钟(2)

“是谁盗用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被盗用,网上无法按期报名,现场确认,又可重新获得报考机会。对于天水师院的20多名学生来说,可谓“悲喜交加”,但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一个疑问始终没有解开:“是谁盗用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甘肃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处长薛立平介绍,往年也有考生信息被盗用,但是个别现象,今年接到的投诉电话却有六七个,“为了及时并最大限度保护考生权益,我们发了紧急通知,给个人信息被盗的考生一次到现场报考的机会。”

记者从甘肃省人力资源考试中心了解到,此次个人信息被盗的不止是天水师院的学生,还有其他学校毕业的往届生。

“不排除一些人恶意干扰报考秩序。”薛立平介绍,从公务员报考环节看,保密工作是非常严格的,如报考人员的电话,审核人员都看不到,经过专门报批程序后,从后台才能看到,“因此从我们这个地方泄露考生信息是不可能的。”

那么考生信息又是从哪里泄露,利用考生信息报名的人究竟要干什么呢?

采访中,一些学生表示,天水师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有一个微信群,为了方便核对,他们曾将个人信息在群里发布过。他们的个人信息是否因此集体“被盗”,没有人能说清。

甘肃省人力资源考试中心主任尚华介绍,在甘肃省公务员报名期间,每天都会通过网上公布报考部门、报考职位的报考人数,这一方便考生的措施,却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他们盗用别人的信息,来制造某一个岗位报名人数虚高的假象。

那些被盗用个人信息的考生,也这样认为。“盗用他人信息的人,并不是想直接冒名顶替,而是用他人信息报考与自己报考相同的部门和职位,这样就给其他考生造成了一种假象,认为这一岗位报名的人很多,其他人报得少了,等于减轻了他的竞争压力。”小琪说。

然而,人还没有报名,信息就被盗用了。信息是何时被泄露的?通过何种途径盗用的?谁该为此事负责?此案还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侦破。

别让公考“被报名”钻了制度“漏洞”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虽然有明显的降温趋势,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就有所打折,尤其是某些热门岗位,报名考试的人数依然众多。为了减轻自己的竞争压力,于是,有的考生在报名人数上做起了手脚,他们冒用他人的个人信息填报公务员,造成某职位报考人数偏高的假象,以吓退那些也有意向报考该岗位的考生,进而减少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

这种卑劣的做法,道德与否我们暂且不论,违法与否也暂且不谈。但是这其中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却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报名系统唯一关键的信息就是身份证号码,只要身份证号码正确,即便报名的其他信息是胡编乱造的也能够审核通过。因为其他的信息要么是在考生入围面试,进入资格审查阶段才核实,要么是政治审查的时候才验证,这就给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钻漏洞的机会。毕竟他们只是为了推高岗位报名人数而已,至于审核过关之后缴不缴费,参不参加考试,他们压根儿不关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