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被报名”敲响个人信息泄露警钟(4)

公考“被报名”敲响个人信息泄露警钟(4)

【启示与思考】

盗用他人信息报考公务员,指向性很明确,抬高报名人数,造成岗位“过热”假象,用数据吓退潜在竞争者,手法可谓卑劣。梳理整个事件,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学生信息是如何泄露并被不法者利用,二是公布报考人数等惠及考生的便利举措成了投机钻营的空子,如何疏堵需要深思。

要想杜绝类似恶意报考的行为,一方面要靠招考部门加大筛查和监督力度,对发现报名人数虚高的职位进行重点检查,另一方面,就是要堵住非法盗用个人信息的漏洞。一般被盗用的都是应届生或近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信息,是学校或教育部门出了“内鬼”,还是有人掌握或接触到了这些信息?这个漏洞如果不堵住,只靠对海量报名信息的筛选,无异于扬汤止沸。

要解决这类“被报名”问题,还要从系统建设和工作人员管理上入手。从技术上看,可以对同一IP地址重复报名进行追踪和限制,避免个别人利用他人信息报考的问题;从人员管理上看,要强化审核人员责任心,杜绝资格审查中“死扣”硬条件,却不仔细发现细微问题的错误导向。

个人信息被盗用引发的案件数不胜数,违法成本低是主要原因。所以,必须从法律上加大惩治力度,从制度上加强保密和监管,才能让信息“硕鼠”无机可乘。而公考也要完善机制体制,对恶意注册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轻易放过。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还考生一个公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