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伟大革命(3)

震撼世界的伟大革命(3)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这一经典论述既指出了十月革命的划时代意义,也揭示了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真实的历史,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已经生根发芽。

十月革命消息的传入及中国民众的初步反响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共产党组织出版的供工人阅读的通俗读物

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三天,上海《民国日报》即刊登了此消息。它是中国最早的较为详细地公开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其报道此消息的题目为《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报道指出:“美克齐美党(Maximalist 音译,过激党之意——笔者注)占据都城”;“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倒克伦斯基政府”等。但是,由于中国北洋政府站在协约国一边,因此,它拒绝承认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并很快召回了驻俄公使。

新生的苏俄政府于1919 年7 月25 日发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表明自己的对华政策。但是,该宣言发表时,中俄交通是被阻隔的。因为1918 年1 月至1920 年春,从国际范围看,日、美、英、法等国武装干涉俄国,而西伯利亚地区也正被俄国反革命武装高尔察克军队所控制;从中国的情况看,北洋军阀段祺瑞把持的北京政府在政治上反对苏俄,并响应美国的“创议”,于1918 年4 月派了相当一个团的兵力出兵西伯利亚,参加日、美、英、法等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这种情况直到1920 年春才基本结束,中俄交通随之重新打开,苏俄政府的第一次对华宣言随后传来。

《宣言》写道:苏俄政府“代表俄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倡议建立巩固持久的和平,这种和平的基础应当是决不侵犯他国领土,决不强行吞并其他民族,决不勒索赔款。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居住何地、不论它至今是否独立自主或被迫附属他国,在自己的内部生活中均应享有自由,任何政权都不得把它强留在自己的领域之内。”

《宣言》还申明:“苏维埃政府废弃一切特权”,“苏俄政府准备与中国人民的全权(代表)就一切其他问题达成协议,并永远结束前俄国政府与日本及协约国共同对中国采取的一切暴行和不义行为”。

消息传来,“中国人民心理上起了一个极大的震动。这几天以来,各团体对于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都有极诚恳而有力的表示。”这两句评论出自1920 年4 月14 日上海《民国日报》,评论是符合实际的。对此,仅以《新青年》第7 卷第6 号(1920 年5 月1 日出版)刊登的有关内容为例。1920 年4 月,《中华劳动公会致苏俄政府电》写道:“我们中华的人民,接着你们的通告,非常的喜欢;知道你们的革命,是要恢复我们劳动者的权利,是为世界人类谋真正的自由平等底幸福,知道你们全俄的农民、工人和红卫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类。中华全体的平民,都钦佩你们创造的势力和牺牲的精神。我们劳动界尤其欢欣鼓舞,愿与你全俄的农民、工人和红卫兵提携,立在那人道正义的旗帜下面,一齐努力,除那特殊的阶级,实现那世界的大同。”同月,《全国各界联合会致苏俄政府电》表示:吾人前此,以中外报章传闻复杂,无从悉俄国之真相。“今读俄国通牒,一种正义人道之主张流露言表”。“吾人更信中国人民除一部分极顽朽之官僚武人政客外,皆愿与俄国人民携手。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勇敢代表中国人民,答复俄国人民暨俄国劳农政府之盛意”。

同月11 日,全国学生联合会也致电苏俄政府。电文写道:“我们自当尽我们所有的能力,在国内一致主张,与贵国正式恢复邦交;并敢以热烈的情绪,希望今后中俄两国人民在自由平等、互助的正义方面,以美满的友谊戮力于芟除国际的压迫,以及国家的种族的阶级的差别,俾造成一个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新局面。”

基于中国民众对这一《宣言》的热烈反响,1920 年9 月2 日,苏俄政府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政府的宣言》。其中强调:“为了两国的幸福起见,有必要发展前次宣言的原则。”为此,苏俄政府向中华民国外交部提出了缔结中俄友好协定的8 个要点。《宣言》并表示:“苏俄方面将尽一切力量以求建立双方最密切、最真诚的友谊。”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各阶层民众对《宣言》作出最热烈的反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它表达的苏俄政府对中国的“自由、平等、互助的正义”;二是它的“要恢复我们劳动者的权利”的内涵。这正是十月革命在中国民众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