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摊派土鸡是犯了“权力依赖症”
因担心养鸡的农民闹事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川省剑阁县相关部门便摊派公职人员买20只土鸡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且将所卖的鸡款不会支付给企业,而是由法院指定了专门账户,将直接支付到养鸡的农民手中。表面上看,剑阁县政府部门的做法能救企业于水火,又能保护养殖户不受损失。但是,在笔者看来,政府摊派土鸡是犯了“权力依赖症”。
摊派土鸡侵害了公职人员的利益。全县的公职人员,每人买20只、价值1200元的土鸡,如果是活鸡还好,都是存放在冷库里的冻鸡肉。有的双职工家庭一次就要买40只“死鸡”,只有四处送亲友。当地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将公职人员的爱心“绑架”,这是赤裸裸的权力摊派。
此外,摊派土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政府摊派土鸡也许能帮助企业渡过此次难关,但是这绝非长久之计。摊派企业滞销产品不符合市场规则,有可能让企业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使政府部门和企业陷入这个怪圈,不能自拔。
其实,摊派土鸡并非政府部门摊派滞销产品的先例。从过去的摊派香烟、摊派白酒,到现在的摊派土鸡,都是政府部门患上了“权力依赖症”。遇到事情,不是想着如何把事办好,而是一味利用权力将问题“摆平”,这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暴露了当地政府的懒政思维。
摊派土鸡政府莫把手伸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手本该无形。就此事来说,不如引导企业转变营销思路,加强市场勘察和预判。总之,政府部门就是不能超越权力的界限,只有按规矩办事,从长远出发,才能实现各个利益主体的共赢。
摊派公职人员买土鸡岂非饮鸩止渴?
因为当地的土鸡肉滞销,为帮助企业和养鸡户渡过难关,剑阁县就想出了“拉动内需”的办法,硬性摊派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每人购买20只成品土鸡肉,合计一个人有1200元的任务,从年终绩效工资中一次性扣除。表面上看,此举给当地土鸡肉打开了销路,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不合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从法律上来说,根据《公务员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任何机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欠公务员的工资。”可见,强制摊派购买土鸡并直接扣除工资,这种做法是于法不容的。
从市场经济规律方面来说,像剑阁县这种做法,只是短时间内将滞销的压力转嫁到了公职人员的身上,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次积压的库存解决了,那企业难道要就此关门大吉吗?不然,如果继续生产,接下来的产品还要再摊派吗?强扭的瓜不甜,强买强卖不仅不能让市场接受产品,反而会带来逆反心理。试想,有此次摊派事件,当地还有多少人会主动购买土鸡?不仅外部市场没有打开,内部市场也“民心尽失”,反而会加剧企业的困境。
那么,本地的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面对低谷,应该怎么办?政府固然应当伸出援手,但绝不能伸得太长。2013年5月,陕西省副省长为推销当地的绿色苹果,在洽谈会上带头吃苹果,2014年4月,贵州白酒遭遇寒冬,副省长带队进京卖酒,6月,河南省副省长在北京茶叶展上卖力推销信阳茶……可见,政府这只“无形的手”也可以用有形的力量拉企业一把,但是,不论是推销还是打“政府牌广告”,归根到底还是诉求于市场。
所以说,这种强制摊派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当地真的是想帮助企业和养鸡户,就应当帮助企业多方筹措资金或申请银行贷款来保障利益链,同时,积极对外推广,呼吁本地消费。待此次危机过后,更要督促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突出特色、拓展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企业复苏,让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