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派土鸡”暴露官方缺乏经济常识
“剑阁土鸡”在广元乃至四川都算是小有名气。近些年,剑阁县将土鸡养殖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并且逐渐形成了“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营运模式。按理说,这样的产业一旦上了正规,给地方带来的将是源源不断的财富,但是,这一切似乎只是地方政府丰满的理想。
现在,问题来了,受到市场影响,土鸡滞销,养殖土鸡的村民纷纷收不到“鸡款”,企业的资金周转也出现了困难。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不付给养殖户“鸡款”,一旦养殖户闹事,必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给钱吧,企业又暂时拿不出钱,而且地方政府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打造出来的地方品牌倒闭。于是,才出现了新闻中,让无数公职人员哭笑不的闹剧,政府摊派买土鸡,而且每名公职人员买20只之多,购买土鸡的费用,直接从绩效工资里面扣除。
从土鸡产业的规划发展,到土鸡的滞销,再到政府的摊派,整个过程都暴露出官方严重缺乏经济常识。
首先,土鸡产业发展思考是没有错的,错了的是官方没有认识到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起初,土鸡产业刚出现,老百姓和企业都尝到了甜头,地方政府也给贫困的村民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于是不管是村民、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开始倾力发展土鸡产业。可是病根在于,剑阁土鸡做大倒是做大,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企业规模都在增大,可是且没有做强,只是一种简单几何叠加。于是,土鸡产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就饱和,供大于求,自然会出现滞销。这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以及滞后性带来的市场共振,这一后果,一方面要怪养殖户和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节制的扩张,但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失职也重要原因。
其次,“摊派土鸡”给每个公职人员,虽然官方说是自愿购买的,但是在强权之下,何来自愿之说呢?硬生生的一纸命令就将年终绩效扣去了1200元,买了20只死土鸡,哪个公职人员心甘情愿呢?市场经济讲求公平自愿,可是政府的摊派,无疑是对公平和自愿的践踏。对公职人员来说,买土鸡是在强权之下的被迫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自愿原则;对于其他不是卖剑阁土鸡的商家来讲,这就是赤裸裸的不公平竞争。
再次,官方将土鸡摊派给公职人员是找错了市场。一个县的公职人员毕竟是少数,就算一人买上20只,对于解决土鸡滞销那也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市场打不开,才是土鸡滞销的关键,因此,官方要做的不是号召公职人员扩大内需,而应该积极的走出去,到剑阁之外,广元之外,乃至四川之外去找新市场。
最后,虽然剑阁土鸡企业是剑阁的支柱企业,形象企业,但是企业毕竟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的生存就必然会面对市场的优胜劣汰。过去,土鸡企业在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迅速成长,因此,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换言之,离开了政府的帮助,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正是这种能力的缺失,导致了土鸡企业难以招架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滞销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对于土鸡企业,政府一方面不可能坐视不管,可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大包大揽,过多的帮助或者干预,对企业的成长壮大都是不利的。
其实,剑阁土鸡滞销问题,不仅仅是剑阁县的问题。许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弊病,比如云南烟草滞销、宁夏西瓜滞销、海南香蕉滞销等,这些无不暴露出地方政府经济常识的缺乏。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不妨多听一听专家的意见,草率地决定可能会遭到违背经济规律无情的惩罚。
土鸡滞销非要“公家人”买单?
这几天,四川剑阁被指摊派公职人员买土鸡助企业渡难关的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议,把政府这个“营销员”角色也推到了网口浪尖。回想起来,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中,因产品卖不脱让国家公职人员帮助销售的不仅是土鸡。大面积种植甘蔗滞销,上级发文各级各单位要买“爱心甘蔗”;南瓜卖不掉买“爱心南瓜”,西瓜不好销就买“爱心西瓜”,凡带着“爱心”二字的是否都有“公家人”的份,是否是企业卖不脱都要找政府,政府就要找吃皇粮国税的“公家人”买单?
面对企业土鸡滞销的事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出发点是好的。帮助的方式很多,但很不情愿的自愿,如果把名义上的自愿购买变成强制性的被动摊派当然让民众不舒服。谁都知道,公职人员是否买土鸡,买多少只土鸡,以什么价格买土鸡,那是自己的事,是市场的事为啥非要政府这个“外人”去插一脚。一个人20只,养鸡企业销售出去了,而工资吃饭的人鸡吃不消,钱也吃不消。
一些地方政府帮助企业解难题是否只有摊派这一招,当地烟酒滞销了,于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必须抽什么牌子的烟喝当地什么牌子的酒,处处都要拿国家工资的这些人献“爱心”,更要甚者,一些地方规定,完不成这些“自愿”原则的“爱心”任务,要停职要下课。难怪有网友质疑:如果养牛、养猪的企业滞销也要公职人员每人买头牛,买几头猪回去不成?自愿购买和被动摊派完全是两码事,实际上政府硬性规定是一种权力摊派行为。
企业养鸡也罢、养牛也好都应该以市场经济为主体,既然是市场经济,滞销也是市场规律中难以避免的后果之一。养鸡的农户、养鸡场主或企业肯定要想到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得自担风险,有网友问的好:赔钱了责怪政府、威胁闹事,要全市、全县公职人员分担成本与风险,那赚钱了要给这些人分红利多少?真的只有风险共担而没有利益均沾?
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企业都该转换发展思路。政府最主要的任务是制定规则,当好裁判,搞好服务,不是政府牵头以行政命令的老办法,以倡议书的形式大打“擦边球”,名为倡议,让滞销的土鸡往公职人员家里的厨房里“飞”,而是该搞好服务,当好裁判,往大市场飞,更不是需要政府在企业中间横插一竿子,“越位”去干本该运动员做的事情,这样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得人心。
摊派买“爱心土鸡”的背后,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错位,如果以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名义给买鸡数量与价格定标准,难免有以权力逼迫职工就范之嫌。何况心不甘情不愿买回的土鸡谁又能吃出香味?权力总是蛮霸同样也会失去民心。总的来说,在新常态下,政府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职能应该有一个准确定位,才能少做一些费力却不讨好的事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