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派土鸡,转嫁了危机害了谁?(4)

摊派土鸡,转嫁了危机害了谁?(4)

【启示与思考】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大量土鸡滞销“急症”,当地党委政府本该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加大土鸡销售“增量”,切实减少滞销鸡肉“存量”,最大限度减少养鸡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损失,尽快稳住农民群众的“惶惶之心”,结果却是“病急乱投医”,不仅动用权力硬性规定财政供养人员每人需购20只土鸡,而且还要求每只鸡不论大小均要60元,看到如此“霸王硬卖鸡”的“近视之举”,权且不说有违市场公平自愿买卖的规律,就是出于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尊重,权力也不该而且不能如此“任性”,若是此风渐长,不知以后还要“被买”多少鸡鸭鹅等农产品呢?

其实每每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农民群众对市场信息掌控不灵敏,于是在看到价格“高位求进”的时候,就盲目跟风开始喂养,结果养殖数量激增超出市场需求,致使产品滞销和价格“跳水”也就在所难免了,如今剑阁的土鸡滞销想必也是如出一辙,当然也不排除当地土鸡缺乏包装策划、“闪亮”品牌以及冷冻产业规模不足等突出问题,而上述这些“盲区”都亟待权力尽快“补位”,用主动作为兜底保护养鸡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利益,做到未雨绸缪,掌控有度,有的放矢决战决胜千里之外,否则再次出现农产品滞销,又只能采取被动应战的“亡羊补牢”之举,真不知还会闹出多少“病急乱投医”的荒诞行为呢?

企业有难、政府伸手,看起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可是把这些表现用法治的尺子衡量一番,荒诞之处立竿见影:法治的一大要义就在于理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与关系,属于市场经济的坚决用市场手段,权力不可越雷池半步。一旦政府可以随意干预市场,哪怕以救助、大众利益的名义,都可能会混淆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剑阁县“企业有难,摊派帮忙”的做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南辕北辙。当下互联网风生水起,创新之潮隆隆而行,法治政府最该做的不是帮着“买单”“还债”,而是鼓励企业去市场找出路、去互联网找创新。经历市场洗礼的企业,才不会遇到浪头就呛水,相反,只会游刃有余,长立潮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