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交为“一带一路”定格(7)

城市外交为“一带一路”定格(7)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推进内陆地区的外向型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战略构想。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链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跨区域大合作。其中,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以点带面和从线到片,就是对内陆城市的国际角色和城市外交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指引下,广大内陆城市要积极融入国家的丝绸之路规划,并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和“从线到片”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城市外交。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各沿线城市要以建设“草原丝绸之路”为中心,大力发展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莫斯科沿线和大连-沈阳-哈尔滨-满洲里-赤塔-莫斯科的两条经济带,一直伸展到欧洲经济圈,将环渤海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链接起来,相关地区各城市要以建设“沙漠丝绸之路”为依托,将中原地区各城市、河西走廊城市、北疆和南疆城市与中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城市链接起来,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沙漠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各省区市要主动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中国西出印度洋的经济大通道。不难看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沿线各城市必将迎来一个城市外交的黄金时代。

三是经略周边战略下的大口岸外交。

随着中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美国实施亚太战略再平衡调整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呈现出“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态势。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复杂变化,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观大势、谋大事,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了经略周边的战略。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央在北京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心,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夯实中国影响力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外交措施上,一些战略资源比如军事资源、执法资源、经济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人脉资源等要向周边地区倾斜投入,推动建设互联互通基础上的高质量自由贸易区,发展形式多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夯实周边战略基础。

中国战略重心的周边转向对沿边地区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意味着这些城市在中国外交战略棋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趋于上升。沿边城市地处祖国边陲,要么是军事要塞,要么是经济口岸和出入境口岸,是国外物流、能源、货物、人员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一站,是掌控中外交往洪流的闸门。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在东部沿海地区,造就了上海、广州、深圳、宁波、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和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比如东北边境的绥芬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西北边境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喀什,西南边境的腾冲、瑞丽、凭祥、文山等,这些城市不仅仅是出入境口岸和公路铁路必经之处,而且还是输油管道、特殊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经济重镇,随着经略周边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对西北边境城市和口岸城市也将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沿边城市今后应抓住机遇,实施以大口岸外交为重点的城市外交,在经略周边和“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枢纽和支点的关键角色。

总之,在中国与世界关系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城市外交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和边疆城市,都要确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从自身优势出发,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大格局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据各自的地区市情,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奋力开拓中国城市外交的美好未来,为推动“一带一路”的顺利展开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