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党员干部深入群众(2)

“互联网+”党员干部深入群众(2)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创建县域执政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

《经济日报》原总编、著名理论家艾丰同志在考察调研中指出,“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创建”互联网+“党员干部深入群众, 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亮点在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新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沂水的经验对县一级工作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沂水县人大副主任罗爱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沂水县委发现,群众路线贯彻不到位的许多问题,都和一个现象相关,即党员干部和群众“直接联系”很少,即使联系,也主要是贫困户、病残户,老年人等,而且大多是机关联系村委、县镇干部联系村干部,机关干部和老百姓之间总是隔着一层。为了突破“直接联系”这一关,县委县政府决定:全县10180名机关党员干部,每人直接联系30户左右的群众,全县33.7万户、110多万群众都有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做到干部、群众两个“全覆盖”。对“直接联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名干部要做到“五个一”:拉一次家常呱,吃一顿农家饭,住一宿农家房,听一条群众意见,提一条工作建议。通过“全覆盖”的干群互联互动,要做到为民服务公开化,沟通交流经常化,群众冷暖明细化,解困释疑亲情化,联系群众网格化。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五个一律”:一律不准在乡镇、联系村就餐;一律不准多辆公车同时进村;一律不准层层陪同、迎来送往;一律不准收受土特产、礼品;一律不准指手划脚瞎指挥、乱表态。总之实现 “全覆盖”的干群互联动也有一个难题,因为涉及面非常广泛,检查很困难,但如果落实不到位,就会流于空话。沂水县突破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把制度方法创新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干群互联”政务局域网,对干群联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分干部网格、村级网格、社区网格、乡镇网格、县总网格五级,每级网格设立网格组长,分层级负责管理。干部与自己联系的群众除一年至少见面两次以外,平时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保持经常联系。为了充分发挥干群互联网的作用,还召开电视直播的现场交流会,当场抽查干部联系群众的具体情况。被随意抽中的干部,要在现场立即回答执行此项制度中的有关问题。干部回答后,还要随意抽出他联系的农户进行核对。场面既认真紧张,又热烈活泼。由于干群互联网络以这种公开、直接、互动的形式同群众见面,不仅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而且很快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从互联网的角度看,沂水县干群互联网络是覆盖一定区域的社区网络;从党政机关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从社会角度看,它又是干部和群众之间密切联系的纽带。这三者的融合,使干群互联网络成为真实信息的记录平台,全面覆盖的检查平台,上下左右的互通平台,协调沟通的办事平台,在建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原来设想的干群“直接联系”的范畴。

第一,依托干群“互联网+”成了以县域为范围的群众工作循环体系。对群众的诉求问题从搜集、研判、解决、反馈,到再搜集、再研判、再解决、再反馈,形成动态循环格局。每名干部和联系户形成了小循环,一万名干部的小循环汇集形成全县的大循环。依托网格运作,联系干部个人不能解决的群众诉求,可以分层逐级上报研判解决;所有群众诉求问题,已解决的由干部向群众反馈,受政策限制或目前条件无法解决的,由干部向群众做好解释。近两年时间,全县共收集到的60067条群众诉求,有效解决了97%以上,基本上解决了群众诉求没有回应的问题。这个循环的实质就是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只是在新形势下,沂水通过互联网络的方式,把它变得更有可操作性了(见附件1)。

图片1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