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给力低碳发展(2)

应对气候变化 给力低碳发展(2)

二、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发展的有力推手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我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从战略高度和实施层面,表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积极而务实的态度。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空环境不同于美欧等国当年的时候,不可能依靠掠夺全球资源、先高碳后治理。我们主要靠本国资源,而且把他们一二百年的发展压缩到几十年中,自然会带来严峻的资源状况和压缩型的环境污染,因而,我们也不得不把强化的绿色、低碳措施压缩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才能避免社会机体的灾变,保持健康科学发展的可能性。所以,党的十八大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而且明确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径。最近国家发布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发展路径。

低碳发展必须设计和实施低碳的生产模式。以扩大各种高耗能产品产量、依靠低附加值产业扩张和重复建设,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维持经济高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改变。近年来,我国作出了极大努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努力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

低碳发展必须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能效、化石能源的洁净化利用、发展非化石能源取得明显进展,目标在于逐步建立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我国在实施自然生态系统增汇减排战略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包括发展农、林、海洋、草地、湿地、土地利用的碳汇能力。

低碳发展还必须设计和实施低碳的消费模式。把低碳城市建设与智能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低碳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性考核指标,使公众成为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战略对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适应是以降低脆弱性和改善发展条件为目标的,采取必要的、因地制宜的适应行动可以减缓气候风险。减缓和适应是统一相伴、相辅相成的。主动有序的适应举措主要在于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适应能力建设,减灾防灾,减轻气候变化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保障国家安全,包括水安全、粮食安全、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沿海城市及海岸带安全、重大工程的安全等,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将带动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性工程技术的进步。首先要提高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能力和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能力;提高对能源革命的科技支撑,包括节能、提效、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化利用,发展非化石能源、智能电网、分布式低碳能源网、储能技术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各类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分类资源化利用技术。使我国成为一个低碳发展的科技创新型国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