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册子为何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2)

小册子为何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2)

考核“背小册子”不如考核“用小册子”

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初衷是好的,促使基层干部了解掌握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过于教条,如果只是要求基层干部死记硬背,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基层干部反感。

基层干部的主要责任是宣传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基层干部了解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运用好党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此,不是说基层干部不该背“小册子”,而是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更应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把上级的好政策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当中,用好政策指导工作开展。

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考核基层干部,更应该树立注重实绩的导向,不仅要看基层干部会背多少“好政策”,更要看基层干部会用多少“好政策”。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看是不是能把党的政策给大伙讲清、讲明、讲透,是不是真信、真懂、真用。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结合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注重了解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能力,给群众办实事的能力。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看基层干部的实绩,给基层群众带来多大“福利”,群众日子是不是越过越红火。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看群众的口碑,多听取群众的评价意见,看广大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

因此,与其在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上下功夫,不如在考核基层干部“用小册子”上下功夫;与其乡里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不如群众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与其让基层干部把“小册子”记在脑子里,不如让基层干部把“小册子”记在心里。

别让“小册子”扭曲了干部考核

不否认,熟练掌握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强化这方面的考核,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治理水平,有利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必要、有裨益。但是,干部考核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学习党政党纪是一项常抓不懈、常提常新的任务,切忌的就是死板、教条、形式,这种死记硬背“小册子”的考核办法实为不妥,更是对干部考核的一种扭曲,是对基层干部的一种禁锢。

“回答必须和小册子上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否则就算不过关”,看似如此考核严格刚性,实则虚弱无力,广大村干部的诉苦正是最有力的说明。将干部考核教条化、考试化,而且答案必须完全一致,无疑这回给村干部们增加无形的巨大压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背好小册子,努力学习小册子,这样必然大量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且会消耗很大的精神,造成工作任务出现轻重不分,工作重点出现偏差,更严重者会影响他们正确政绩观和考核观的树立,唯“小册子”化、唯书本化、唯形式化。

再退一步讲,基层干部学习党的政策、组织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实属应该,有利于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和党纪法律观念的提升。但是,搞好这些教育还是应该“常态化”,应该通过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我们都知道,上学的时候背古诗、背课文,为了迎接各种考试背各种知识,但是考试一过基本就忘了。小册子考核也是这个道理,考的时候倘使记住了,那么不考的时候呢?而且小册子这种形式还是十分机械化和死板化的,不能更好地调动基层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实用性、可行性、针对性都有待进一步强化。

我们都知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而这根针就是基层。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基层条件相对落后,基层任务难度很大,而广大基层干部正是“用针”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知晓党政法规,了解组织规定是应有之义,但是对他们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否则就必将曲解干部考核的意义。基层干部考核还是应该接地气、重民意、看实际、有政绩,即使背住了再多的小册子,却脱离实际,没有指导意义,没有实际效果,那又有何用呢?面对晦涩难懂的“小册子”,即便村干部糊里糊涂地背下来,却难以应用到农村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去,如此考核又有何价值?

所以说,干部考核很重要,但别让“小册子”扭曲了干部考核,禁锢了基层干部。只要遵纪守法、为民办事、干出成绩,答案标不标准是无关痛痒的,因为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