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之比较:两场战争 两种命运(2)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之比较:两场战争 两种命运(2)

民众基础完全不同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广大民众在战争中的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的结局,这是甲午战争之败和抗日战争之胜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甲午战争时,我方民众思想麻木、军队独自应战。一个民族若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灵魂,失去了国家意识,它就难以自立,在外敌面前就注定要败下阵来。晚清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外交、军事软弱,委曲求全,经常割地赔款,百姓肩上的负担与日俱增,受压迫程度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这直接引起国内大小反抗起义层出不穷,导致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危机。普通民众民族意识缺失,民族认同感错位,分辨不清谁是敌人、谁是同胞,很多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竟然冷漠以待,以局外人身份袖手旁观朝廷和日本的战争。整个甲午战争中,几乎看不到我方普通民众支援我方军队作战的迹象。相反,据日本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箪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把敌人当成亲人、朋友,真可谓“亲者痛、仇者快”,思想麻木不堪。腐败政权统治下,民众的民族意识如此残缺,社会一盘散沙,面对强敌不打败仗才是奇怪!

时至抗战,我方全民奋起、举国御敌。众所周知,抗日战争爆发前,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宣传鼓动,中国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开始,就鲜明提出了集全国之力共御外敌的主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着眼抗日大局,不断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尤其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下,亿万同胞空前觉醒,整个民族奋勇而起,矛头一致指向侵略者,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和反抗力瞬间爆发。各行各业发挥自我优势,在不同领域开辟新战场,工农群众或直接参战,或在后方支援,新闻界发起舆论攻势,医学界进入部队野战医院,海外华人华侨捐资捐物……无数同胞万众一心,形成一股巨大力量,成为支持抗战的有力后盾。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