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者要有所“为”有所“畏”

“为官不为”者要有所“为”有所“畏”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治理,这是“为官不为”20年来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半年来,不少“为官不为”的官员被清理出了公务员序列,为官“有为”、“有畏”,正成为官场风清气正的一个新标尺。

“戒尺”丈量“不为”。治标靠惩处,治本靠制度,要“官”有所“为”就必须让制度精准发力,用“戒尺”准确丈量“为官”何能“为”、何能“不为”。界限必须严格划清、划明,不能只是长长白线一钩到底,制度来不得半点模糊,容不得半点作假,不能只见粘贴传达过一下眼,而要真正抓实留痕定板子。凭制度分为、按制度办法,让制度管明细、管根本、管长远。汉文帝刘恒十三年(前167),开创“文景之治”治吏,曾下诏说:“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汉书•刑法志》)意思是说,官吏无论是贪赃枉法,还是收受贿赂,都要处以死刑。他还规定,官员不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准接受下级官吏的宴请。否则,即使只吃了一顿饭,也要被免职。他还禁止地方官员购买黄金、珠玉等贵重物品,违者以盗窃罪论处。如今,“打虎拍蝇”已成常态,才有了“不敢伸手”的警醒。然而,对“为官不为”者的不姑息、不手软、不包庇,从快查实、从重惩处,才能形成震慑、警示后来。

“为”先心中有“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履职用权、正己化人的为政基准。当官要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交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修身增强党性,以慎行管好权力,以守纪保持形象。查思想量行为,深挖根源,查清病灶,抓住症结,用“三严三实”看看是不是达标合格,是不是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践行了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要求,提高标准、强化执行,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全天候24小时锤炼“三严三实”的精神特质,始终系紧风纪扣,走好廉政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生活很节俭。他常说:“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上能崇节俭,则下无奢靡。”他的皇宫没有画梁雕栋,宫苑里也不种奇花异草,只种植蔬菜和果树。他的一日三餐也很平常,大多是一碗玉米粥,几个窝窝头或米饭,再加上点辛辣荤菜,一般没有大鱼大肉和山珍海味。对于嫔妃、子女,他也从严要求,平时让他们吃粗茶淡饭;衣服未穿破不准丢弃,制衣剩下的布料也不能丢,要拼接成“百衲衣”施舍给老弱孤寡……他还把这种节俭作风在全国推广,狠剎奢侈浪费之风。正因为朱元璋带头执法,从严治官,所以明初的吏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得以很快复苏,从而为“明初盛世”创造了良好开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