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后一定考虑别人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你的需要,特别是与人相处。如果全是因为我的需要,那你很难走进他人的内心。考虑到对方的需要,看对方需要我支持他什么,我支持不了的找别人帮忙,这才能够直指人心。
健康的社会心态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做一项共同的人心工程,整个社会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心态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利于自己,更是利国利民的,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国际大环境都很有用。
(三)当前不良的社会心态以及其产生原因
1.当前不良的社会心态
我们目前主流的心态是健康的,大家不用担心,而且即使发生了一些事情,都是一些小事件,以中国13亿将近14亿人口来说,出现这些事情是很正常的,肯定会出现一些事情,但是它的主流是好的,我们相信我们国家主流是健康的,和谐的,向上发展的。我们整个社会也就提倡这样的主流:成熟自信、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务实进取。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形成的社会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它已经被摆在跟GDP同等重要的位置,就是人民的幸福指数。在GDP高速增长的时代,人的心态也在高速地更新、进取、变化。促进社会进步,倡导新风正气成为社会主流,而且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的范围更广、更多,热情更高,比舆论更活跃。
目前,就是咱们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很高。我一个从日本来的画家朋友说:“日本送给他国籍都不要。”我说:“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个民族情结是更改不了的。”然后他说,很多以前从美国和英国,这些欧美国家拿到绿卡的人都后悔了,他们还是愿意回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当他站在国际舞台上,他才知道有多重要。然后他就觉得叶落归根,还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中国人的爱国意识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国外的人,他真的体验到自己的根在这儿。我们做心理咨询有一大部分的业务是给海外华人的,尤其是海外的中老年人,他们在海外待了很多年,他是通过网络来面对面的视频辅导。他们非常积极踊跃,他们愿意找自己的国人来给他做辅导,因为这些国人带有共同的民族情节,理解他。
还有一个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教授,说在美国老年人是被歧视的,穿的衣服都特别艳,比年轻人还要艳,说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太太身上背着四个包,背上背一个,两手拿一个,再挎一个,走路很艰难,你千万不要去扶她帮她提包,因为你给她提包会引起她的愤怒,她认为她老了不中用了,你看不起她。然后你这个时候可以去夸奖她,“您真了不起!”就是老人不敢让自己显得老,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现象如果在中国的首都机场,中国人肯定会说:“我帮您提一下。”这个老年人会很享受,觉得这年轻人真孝顺,这年轻人真懂事。但是在美国,老年人是非常不安全的,因为老龄化严重,还有他们整个的价值观就是老年人就没用了,他不愿意让自己被人看不起。所以你就会发现,在中国老年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老年人和孩子,中国人整体还是爱护的。中国人的这种情节更人性化,整个民族感情是很好的,包括北京这样一个古都,又焕发出新的热情,这样的爱国感是很重的。
社会心态在多元多变中形成共识,价值观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的社会心态整体是好的。无论通过数字还是现象,无论是量化和定性描述,都是好的。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国家有信心,对这个社会有信心,我们相信社会还是好人多,起码老太太摔倒了,该扶还是扶,如果说发生了个别的事情,那真的是个别,不要因为一个个别事去影响我们的心态。
整个国家呈现的社会心态是,民生是焦点,人们更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认知差异大,人和人之间差异比较大。新媒体作用大,特别是微信、微博、网络、智能手机,全世界的信息很快就通了。我们整个国家的舆论宣传主流也是好的,所以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整体是成熟自信、开放包容,整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社会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社会心态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七大方面来重点解读一下。
第一,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就是人很不安心,人总是在焦躁中,是觉得这个社会有太多不安全因素。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贫富差距大。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随便碰一个人都是个处长。如果在上海,随便碰一个人都是百万千万富。不同城市的特征不一样,在北京这个行政比较集中的地方,个人的心里落差是很大的。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存在压力感,整个社会的压力,因为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不公平感增强,诚信缺失,群体性不满情绪,普遍的浮躁心态。
所以社会心态焦虑感特别突出,而且各种差异也比较大,尤其是城市的人。还有药品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正是因为种种的不安全,使得人们的焦虑感特别突出,对未来担心,对未来没有信心,焦虑。现在好多年轻人,85后和90后的恐婚现象也很多,他们不愿意结婚,结婚女孩子要找有房子有车的。如果要有房有车,他的父母是60后,除非父母给提供,在北京一个年轻的工薪层是不可能买房买车的。北京有很多的蚁族,地下室里群居的那些叫蚁族,那些北漂们,从外地来北京的孩子,有的一毕业就失业。他们在北京能够生存下来,要多少成本?就光租房、水电费、生活成本等等,一个月挣三千块钱以下是很难存活下来的。所以现在北上广有好多漂来的又漂走,然后又漂来了。北漂、外地人,他们要在这个城市里生存,他们常常又被称为边缘人。
另一方面,社会弱势普及化,因为群体效应会形成不同的群体。还有目前的制度障碍,就像北京的地方保护政策,就是北京的户口问题,对北京本地人来说确实是一道保护屏障,比如说清华一年招一万学生,五千人是给北京的,另外五千人分到全国各地,北京清华附中前50名学生一定能上清华。你见过哪个学校前50名学生能上清华吗?不就是在北京清华附中那儿有吗。所以北京的孩子优势还是挺多的。外地人能平衡吗?他们打破头,挤破脑袋才能进清华,一个省市就那么几个人能上清华,北京就占一半名额。但是你要去理解他们,因为国家有国家的难处,政府有政府的困难,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