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学区房纳入教育均衡考评红线

请把学区房纳入教育均衡考评红线

今年以来,在楼市新政利好刺激以及教育领域改革“大学区制”试行的综合作用下,深圳中小学热门片区的学区房累计涨幅达50%—80%。如今,在家长眼中,“拼关系、拼奥数”的择校方法都没用了,尽早买一套学区房才是“王道”。

城市里的学区房是个“什么鬼”?有关这个问题,那些最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估计多有着切肤之痛。有一点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地方上的所谓教育均衡是“加特效”的,那么,它迟早要在学区房价格上现出原形。

今年以来,深圳为了推进教育均衡,从2015年起开始探索试行“大学区制”招生制度。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以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性”降低名校学区房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区内学校渐趋均衡。然而,由于现阶段优质公立学校缺口过大,“大学区制”扩大了学区范围后,更多家长获得争夺“名校”入场券的资格,由此反而带动了学区房价格在大学区内联动普涨。可见,决策的初心是“落花有意”,实施的效果是“流水无情”。

民众如果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下:这样的制度设计,莫非本就是为楼市添一把火?

这种揣测恐怕也并非找不到逻辑支撑:一则,所谓教育均衡,自然应该是在教育上面做文章。房子上如何排列组合,跟老师好不好、教师亮不亮,有何关系?只要学校是分成三六九等的,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个更好去处?孟母还知道三迁,现代家长为孩子选择更好学校,岂非天经地义?这样一想,所谓“大学区制”,莫不是让争夺好学校的竞争更激烈?二则,这样一项事关民生的政策,有没有充分讨论、听听家长的意见?即便程序正义没有瑕疵,如今出现悖逆初衷的结果,学区房如日中天、开发商盆满钵满,那些挤不上优质学校、又本可以稍微便宜买到学区房的家长,在这一轮厮杀中,岂不是白白花高价与新政陪绑?如今这样的场面,需要附上一份“责任清单”吗?

学区房逆势而动,本身就是对教育均衡的“打脸”。今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消息称,只要是被划进名校学区,一些老旧的楼房、没有卫生间的平房也能卖上大价钱。北京东城区培新小学周边近30年的六层老楼价格已经被炒到每平方米6.5万元以上,比毗邻而没有划进片区的新楼房,每平方米均价高出2万元。随后的6月份,有媒体曝上海学区房交易持续高涨。5月,徐汇区学区房交易成交量环比四月增长20%,房价上涨3%-5%,尤其是对口重点汇师小学的学区房出现多人抢房的场面,学区房成交单价最高飙升至9万元/平方米……翻翻各个城市的楼市动向,大同小异而已。

说白了,妄想通过学区调整来达成教育均衡,这是倒因为果的悖论。道理很简单:先有落差明显的学区,然后才有攀附其上的学区房。只要优质学校依然是鹤立鸡群,那么,仙及鸡犬的学区房自然就不会褪去光泽。遗憾的是,关于教育均衡,我们已经习惯在学区房上做文章。譬如此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城市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这项政策,被舆论视为解决择校困境的治本之策。只是,“就近”固然是好,但指望它来解决教育均衡,显然有点南辕北辙。第一,只要好学校魅力无限,靠房子来“就近”,无非是逼着家长“更多房子、更多选择”。把“拼关系”改成了“拼房子”,原来的“条子生”成了“房子生”,真的差别很大吗?第二,好学校随时可以搬来搬去、“择邻而居”。去年,安徽黄山等地都似曾上演过疑似“为救楼市迁百年名校”的大戏。虚实之间,真假莫辨。如果救市属实,那么,就近入学,是给穷人“就近”的吗?这些担心,算不得杞人之忧吧。

教育均衡不能再口惠而实不至了!其实,与其在学区房上纠结,倒不如把好校长、好教师分流下去,蛋糕分好了,起码不至于本末倒置。更重要的是,请把学区房价格异动纳入教育均衡考评红线,只要看看家长对学区房的刚需,大概也就知道当地教育均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指标,比其他说辞更高效、更诚实。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