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村训:带着泥土芬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道村训:带着泥土芬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委六道村,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屯,因为善良质朴的民风、拼搏进取的精神而远近闻名。近年来,村民长期恪守的“六道村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发展。

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委六道村,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屯,因为善良质朴的民风、拼搏进取的精神而远近闻名。近年来,村民长期恪守的“六道村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发展。

7月10日,记者来到建设中的村前广场,只见小河边竖立的假山石上篆刻着硕大的“道”字,经人提醒,才知道这代表着“六道村训”:孝道、厚道、正道、财道、公道和同道。

据介绍,“六道村训”由来已久——旧时有一条由百丈到寺村的石板大道从村中穿过,村子于是得名“路道”。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读书人觉得“路道”有被人踩踏之意,与穷苦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现状不符,于是改村名为“六道”,并引申出为人做事的六种道理,形成村训,沿用至今。

当历史悠久的村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碰撞、融合,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便不断涌现。

“小孝孝亲,大孝爱国”是村民对“孝道”的最佳诠释。81岁的黄翠娥5年前因丈夫去世,搬回六道和儿子一起住,现在她身子骨仍硬朗。“有时种点菜、养点鸡,不动一下也不行。”老人说。

老人的大儿子廖跃雨告诉记者,六道村的老人都是与晚辈住在同一栋楼、吃同一桌饭,从没有“分家分灶”之说。

以“勤劳节俭,创家立业”为核心内容的“财道”,则激励着六道人不断创造新财富。过去只种植水稻、甘蔗的六道村,今年响应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号召,一口气新增了220亩葡萄和300亩柑橘、红心柚。谈起最近刮起的“果旋风”,村委主任黄忠文说,这是因为和许多“空巢村”不同,六道人很少外出广东打工,也不将土地出租,而是自己辛勤耕作,发家致富。黄忠文自己除了种地,还带头在村中搞运输,每年能多挣二三万元。

今年,市委统战部要把六道村打造为“同心”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以“同心同行,团结互助”的“同道”精神凝聚建设合力。象州县政协委员、房地产公司老板罗成纲应邀到村里走了一圈之后,被“六道村训”打动,现场捐资10万元给六道村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资金。今年3月,村民集资3万元,自己出人出力硬化了800米的生产路,不向上级伸手要一分钱……

象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吴银燕认为,六道村在提炼乡贤文化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带上了泥土的芬芳。“更难能可贵的是,开拓进取的村风民俗带动了农村的产业发展,值得各村屯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