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 丨 领导干部务必做发展的开路人

独家评论 丨 领导干部务必做发展的开路人

――学习习总书记会见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系列谈二

核心提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气可鼓而不可泄。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攻坚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要抓好改革任务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把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需要蹚的险滩标出来,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一鼓作气、 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除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发展。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那么,处于社会中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谋求发展中应担负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一语道明:“要做发展的开路人”。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神圣担当,一个责任共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又找到了在新形势下增强领导干部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领导干部要按“三严三实”的要求来检验自己的实际工作成效。

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地理环境。

        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地理环境。

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进取向上的气象和状态。它如同行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坦途,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可以预知不可预知的困难,没有一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不行;它犹如登山,山道弯弯,荆棘榛刺丛生,这样那样 “拦路虎”、“截道兽”在所难避,没有一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碰虎打虎的真作为不行。正是这种“没有……不行”,规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发展的考验,务必具有“开路人”的精气神,具有“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事、实作为。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就失去了继续担当领导干部的资格。正是基于这种“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岗位考验,习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如何当好“发展的开路人”指出了努力方向,这就是:“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事实表明,同等目标要求、同等难题条件下,谁能够破题谁就是强者,谁能够战胜困难求得发展谁就不负党和人民厚望。对于一届政府、一任领导来说,践行宗旨、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关键是要推动发展,用“造福一方”的政绩说话。不出政绩,谈何作为;不出政绩,工作再忙活、再辛苦也等于零。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也是手段,“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才是目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在这里,领导干部为官的价值追求也应当在这里。

毋庸置疑,勇于当发展“开路人”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一个特质和鲜明品格。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因为有“开路人”精神的引领和发挥作用,我们党在战胜艰难险阻、跨越雄关漫道中,不断实现发展壮大,并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托举起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雄伟大厦。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在一代代“开路人”的引领下铸就的。应当说,现在我们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谋求新发展、推动新发展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开路人”精神,在扎实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在狠抓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但我们也必须严肃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眼下也有所表现,甚至表现突出。有的搞空洞的政治表态,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守摊子、混日子,做“太平官”,过安稳日子;有的不敢面对风险挑战,不愿触碰棘手问题,只想保“位子”、不去挑“担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许多工作“挂空挡”。这实际上已经丧失了领导资格,是不配当领导干部的。领导者,责任也。当领导干部就是要负责任、就是要有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就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就是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这样,广大群众战风险、渡难关才有主心骨,坐在领导岗位上才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因此,“做发展的开路人”精神和本领,必须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衡量领导干部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能不能再上位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4年2月25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4年2月25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做发展的开路人”要有昂扬向上的锐气。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辩证运动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是直线式运动的简单过程,而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可以说,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解决矛盾和问题,而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推进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的关键时期,这使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重任、严峻的挑战,压在领导干部肩上;矛盾叠加点、利益交汇点,集中在领导干部身上。越是大事汇聚、难事叠加,越需要开路先锋、开拓良将,越需要领导干部讲党性、顾大局、守规矩,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挑起担子、树好样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闯出新天地、开拓新局面。值此重要的历史坐标点,应当如何认识和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正确的态度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难上难”,这是我们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在前进中解决,只能靠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来解决。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任何停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回避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唯有正视难题、直面难题、突破难题,才能培育新的发展极、才能破解制约率先发展的“瓶颈”,进而以发展之力蓄积突破之势、以发展之速孕育动力之源、以发展之效引领跨越之功,奠定较快发展、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

“做发展的开路人”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求发展就要有不怕吃苦头的思想准备。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基本要求是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就意味着,发展的使命是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打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路径,这也决定了发展就要不畏艰难、敢冒风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气可鼓而不可泄。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攻坚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要抓好改革任务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把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需要蹚的险滩标出来,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一鼓作气、 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古人讲:“每临事,则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焉?”这就是说,一遇到事情就说我不会做,不敢冒点风险,这是十分错误的。凡事只有通过“做”的实践,才能掌握“会”的本领;只有通过多次的、反复的担当积累,处理难题的能力才能逐渐增长起来。从这个角度上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思想武器来进行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难与不难,作为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所谓“事不避难,知难不难。”知难,就是对困难的出现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困难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克服困难有正确的办法,也就是把握其规律性。知难是“难”转化为“不难”的重要条件。要把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付诸实践,就要知难而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奋斗中变“难”为“不难”,变挑战为机遇,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在不断推进发展中掌握破难的思想方法,提高推动发展、打开局面的能力水平。难题的处理可以磨炼领导干部,增强本领,提高威信。有的同志见到难题就躲躲闪闪,不愿接、不想碰、绕着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看到处理难题对自身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志担心难题处理不好会失掉威信,因而抱着“还是离得远一些为妙”的心态。其实,只要出于公心,尽职尽责,难题一时处理不好,人们也是会理解的。而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难题解决了,就能够大大提高威信,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赏。难题面前当“逃兵”,实际上是放弃了锤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做发展的开路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发展的本质和使命是敢为人先,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涉他人没有涉过的水。但由于主客观之间矛盾的存在,因为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因主观与客观不一致而产生思想错误,甚至付出一定代价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随着改革和发展向深水区推进,尤其是结构性的战略调整改革,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步凸现,我们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特别是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将更加突出,尤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言败的韧劲。这既是一种必要的代价意识,也是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没有以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为重,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敢试敢闯不怕失败的担当,前怕狼后怕虎,这也不敢试那也不敢闯,既开不了“路”,也干不成事,更不会有大的作为,再多的发展机遇也会失之交臂。“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知。”失败和成功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失败为探索树起了“此路不通”的路标,在一定程度上逼近了成功。分析这些年我们的许多改革探索,历经艰辛曲折而最终成功,背后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屈不挠作支撑。不难想象,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和曲折,就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是绝无可能推进发展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唯有树立“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的开路精神,亮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开路实态,才能最终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功美景。

发展无止境,困难时常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困难被克服之后往往是坦途。困难是挑战,也是考验。说它是考验,是因为如何对待困难反映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没有困难的事情称不上事业,也成就不了生活的强者,更孕育不出伟大的精神。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员领导干部永葆“发展的开路人”的精神和作为,是一种旺气、盛象。这种“气”常在,我们党就会在不断战胜困难中保持勃勃生机;这种“象”常存,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就能在不懈奋斗中不断铸就新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自2013年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