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

“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

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郑永年在“圆桌论坛二:从亚洲价值观到亚洲共同体”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整理:

几十年来,全球化的形势一直很好,现在却遭遇了困境。过去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跟国际接轨,但现在国际局势发生了改变,中国需要进行主动的调整,尤其是内部制度的设计和建设。在全球化环境下,中国进行制度设计跟建设要警惕经济民族主义。

全球化环境下中国进行制度设计需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国际崛起有其潜力,但最终能否把这种潜力转化为实际的结果,还得取决于国内制度的建设。错误的政策会造成机遇的丧失,没有好的制度,国家也很难发挥原有的潜能。然而任何一个制度的设计都要根据本国国情来进行,没有充分了解国内情况,所设计的制度是不完善的。以新加坡的金融制度为例,它的制度设计有其独特性,但确实和明细设计相关度很高。

此外,除了制度设计本身,其建设和调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适度地进行跟进。目前中国需要实事求是的政治企业家,将西方先进的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实践经历结合起来,打造符合自身又能促进发展的好的制度。

亚洲价值观不具备排他性

如果从经贸上看,大部分国家包括日本都高度依赖于中国,与中国几乎已经是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照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但从实践上看,中国在推动命运共同体时在外面的阻力越来越大,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西方的成功不仅仅是在技术和经济上,背后的软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崛起以后,大家都问中国代表什么?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假如对外单单讲中国特色或是中国模式,路反而可能会越走越窄,不管经济上多么强大,有些国家还是会对中国心存隔阂。

实际上,第一波亚洲价值观产生于日本。最初,日本的成功是因为亚洲价值观,但遗憾的是后来日本没有继续强调亚洲价值观,转而强调西方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这样的西化是虚的,所以最终日本走上了现在这条道路,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案例。

亚洲价值观是开放的概念,没有排他性,并不是说要排斥西方。恰恰相反,亚洲价值观的成功需要结合东方的价值和西方制度的工具,它也不见得一定要求同样的意识形态或同样的政体。以前的儒家思想能存在于不同的政体和不同的时代,亚洲价值观也是一样。现在讲亚洲价值观主要指的是东亚,没有把印度或其他地区放进去;而在学术界,传统的儒家文化圈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