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2)

“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2)

在开放状态下搞以人为主的创新

近几年中国提倡自主创新,但是现在在一些领域被过分解读,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了利益,就从“自我创新”变成“自己创新”了,部分人觉得和外国竞争不过,就用行政竞争力量把外国企业排挤出去。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创新,应该是在开放状态下以人为主的创新,如果关起门来自己创新会很麻烦。

人才需要有载体,体制开放才会有人才愿意留下。但中国许多国有企业、大企业人才就没载体,大学更没有。人才和基础创新最重要的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否则以后会比较辛苦一点。

知识共同体是建设共同体的关键因素

如果没有知识共同体,无论欧盟还是东盟都做不起来。现在中国做这方面的东西,我把它叫做“Intellectual nationalism”,因为美国知识界的民族主义很强,中国知识界的民族主义实际上也很强,这是中美之间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而某些过于“义和团主义”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比如“大不了就打一仗”的想法,我并不认为是真正的民族主义。

改革开放以后,整个西方和外部世界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肯定会变成西方的,美国人有这么想的,欧洲人有这么想的,现在周边国家也有这么想的,实际上中国不会走这样一条道路。在国际关系上,中国在利益层面追求的是共同利益,做得越大越好。

在知识层面我们追求把“异”放得太大,追求“异”而放弃“同”,所以,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世界对我们就是虚无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