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征兵工作一开始,李军信心十足地来到人武部,通过《全国征兵信息网》进行了网上报名。
“这是我最后一次当兵的机会了!”李军说:“如果穿不上军装,我不能圆梦,也辜负了爷爷的期望!”
在李军心中,爷爷一直是个英雄。
1940年10月至1944年10月,在苏中地区活跃着一支形似中立、实为执行特殊任务的“联抗”部队,作为新四军与国民党部队合作的桥梁,这支部队是党在苏中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李军的爷爷李厚祥就是“联抗”的干部。
爷爷讲得最多的,是1944年秋天在沙岗梓的那场战斗。那天,“联抗”部队领导马塞同志深入边区宣传发动群众,李厚祥奉命率5名侦察员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由于边区敌情复杂,马塞所在的会场很快遭到日伪军一个营的围攻,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李厚祥协助马塞与敌人周旋。第二天黎明,他们在对敌人火力侦察后决定从东北方向向沙岗梓突围。突围中,李厚祥背着马塞连游8条河后,得到“联抗”2团的增援。突围后,李厚祥向团首长提供了有价值的敌情和战斗建议,很快消灭了一个营的日伪军。为此,李厚祥被记一等功。
在海安县墩头镇千步村李厚祥的家中,老人小心翼翼地从箱底翻出那枚一等功奖章和证书。李厚祥说:“我这一生最光荣的事,就是参军抗日打鬼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子孙们当兵报国立新功。”
同行的千步村党支部书记杨义平介绍:“李老是我们墩头镇的国防宣传员,不少学校和单位都请他做过报告,这些年经他动员参军的适龄青年至少有百来人。”
“儿子从小想当兵,就是受我爸影响!”李厚祥的儿子李国平说:“我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当上兵,我儿子一出世老爷子就给他取名‘李军’,说是当兵的孩子最出息。”
“我经常和孩子们讲,年轻人得有年轻人的担当,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当兵是最好的途径。”李厚祥说,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要向大家讲抗战故事,让更多青年懂得,只有国家富强、军队强大,才没有人敢欺负我们。
血脉相融,薪火相传。爷爷的心愿和孙子的梦想,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祈愿他们梦想成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