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淮河文化研究的思考(3)

关于推动淮河文化研究的思考(3)

三、三个格局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曹征海同志曾深刻指出:一个地方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的根基在于文化,要深入挖地域文化内涵,高标杆定位、高水平谋划、大手笔运作,充分发挥优势、彰显文化元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皖北沿淮各地市要抓住研讨会的珍贵时机,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有生力量,研究好各自的地方文化,呈现出各自的地方特色魅力,内聚合力、外树形象,发挥出地方文化“固基”、“铸魂”、“化人”、“兴业”、“塑形”等五大功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可持续性地开展好淮河文化研讨会,有必要形成以下三个格局。

1.形成省社科联与各地市及相关高校、社会组织的协同办会格局。其实,我们研讨会基本上都是是在这一格局下进行的。现在需要做的是,把这一格局进一步体制机制化。特别是在我省提出打造文化强省“八个强”的时代背景下,沿淮各市及相关高校要形成与省社科联轮值联合主办的体制机制,要抢抓联合主办淮河文化研讨会的机遇,提供经费和人员、会场等条件支持,及时发布文化强市方面的课题,发挥出研讨会“汇聚众人之智,可成大事”的优势,给课题以高水平的解答。同时,根据研究成果,也可物色能够深入了解本市的高级人才,为建立市级新型智库储备研究成果和人才。

2.形成校地合作协同研究振兴地方文化的基本格局。地市要振兴地方文化研究,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必须要依靠当地高校文化文才资源,形成校地合作协同研究振兴地方文化的基本格局。据了解,阜阳市在方面做得很好,每年与阜阳师院合作开展研究不少课题,有力地推动了阜阳市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还有池州市,池州学院的宗旨是:让学院地方文化研究覆盖到池州市的每一寸土地,可见校地合作的紧密程度。

3.形成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支持的业务格局。由于地方文化研究资源多集中在地方的图书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所以要研究好地方文化,必须形成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支持的业务格局。学者向这些职能部门查阅资料、复印资料等,要积极协同配合,不得变相收取相关费用。就在最近一届的第八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上,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文根同志和沿淮9个市的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了会议,就是对研讨会的支持,这是文化研究界出现的一个好现象!

在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淮河文化是复兴淮河流域的根与魂,淮河流域发展潜力巨大,复兴前景可期,就让我们专家学者、社科联、地方三个方阵齐心协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共同把淮河文化研讨会办好,把文化安全维护好,积极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淮河文化再度振兴和繁荣起来,复兴淮河流域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盛况!

(作者:安徽省社科联学会工作处)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