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七十周年而作

摘要:党在战争的洗礼中日益坚强、壮大、成熟,而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因素,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不懈探索、总结提炼、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理论,不仅成为抗战胜利的学理支撑,而且为整个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核心提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国军民,经过历时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在八年抗战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在战争的洗礼中日益坚强、壮大、成熟,而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因素,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不懈探索、总结提炼、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理论,不仅成为抗战胜利的学理支撑,而且为整个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关于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与前途等问题的理论

1939年12月,在毛泽东与其他一些同志合著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课本中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并从十个方面勾勒了这一变化的过程,从六个方面描述了这一社会的特点,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作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重大论断。

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即国情,课本写道: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民族压迫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是反帝的民族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认定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并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

1940年,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形势和总结了反对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动力”作了重要修改,主要内容是: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将亲日派大资产阶级与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将大地主与中小地主及开明绅士加以区别。这就使我们党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更切合实际从而更准确更科学了。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