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档案】
展品名称:黑色派克钢笔、粗布马褡子
展出位置:“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的“百团大战”部分。
捐赠者:王耀南将军的两个儿子王太岳、王太和
王太岳捐赠的钢笔为派克金笔,通体黑色,保存良好,是朱德当年赠与王耀南;王太和捐赠的马褡子则是粗布质地,是1941年冬天父亲参加战斗前,彭德怀“借”给他的,用于装被褥搭在马背上行军,当时团级以上干部才能拥有。
王耀南未负厚望,出身矿工的他,最终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擅长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战的将领,曾参与地雷战、地道战,并指挥破坏敌人交通线,曾有“工兵王”的美誉。
■ 对话
王耀南之子:父亲留的“传家宝”都捐出去了
说起父亲的故事,65岁的王太和语速飞快,能详细、准确说出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前因后果。他是总后退休干部,他记得,父亲生前就已陆续捐了多件文物,包括枪支、地图和老照片等,都曾入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直被当做“传家宝”的钢笔和马褡子,也因父亲有捐给博物馆的意愿,而最终被兄妹几人放在抗战馆这个更大的平台上。
他说,父亲说他打了一辈子仗,就是希望后辈不要遭遇战争,所以我们都希望能维持和平状态,不要再发生战争。
朱老总送钢笔嘱咐写好字
新京报:小时候见到过朱德送给您父亲的这支钢笔吗?
王太和:见过,他经常拿出来看,插在口袋里。但其实他用铅笔更多,这支钢笔几乎没怎么用过,就因为是朱老总送给他的,就特别珍惜,也拿出来给大家讲。
新京报:当时父亲是怎么讲这支钢笔的?
王太和:他讲得很清楚。那是1938年9月,我父亲是115师工兵主任,工兵连连长,接到命令从战斗前线去延安,到了才知道是让他参与建机场。后来他听说朱老总从前方回来了就去拜访,同时汇报前线战斗情况。
当时,朱老总问他,王耀南,你学习了毛主席《论持久战》没有?听说正在看,就提醒我父亲,作为有专长的干部,要提出一两个能有效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术来。
我父亲想了想,说自己一直跟炸药打交道,就叫炸药战吧,朱老总还让他改个名,说可以多打几场试试。后来我父亲指导的铁路破袭战和地雷战,都有炸药战的思路。
最后,朱老总还拿了支钢笔出来插到他的衣兜里,嘱咐他好好写字。这就是现在展出的这支派克钢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