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用“水”和“树”妙喻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道出了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比对最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去年首次提出“金融活水”的概念之后,今年我国更是提出了“要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方向和目标。
可喜的是,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央行连续降息和降准,既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又增加了贷款供给。伴随着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回落,我国企业融资成本也持续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742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4.8%,比去年同期高19.2个百分点。
同时,广义货币M2增速从4月份的历史低点(10.1%)逐月回升,截至6月末,M2同比增长11.8%,接近全年12%的目标。
“今年2-6月,M2货币乘数连续4个月上升,由2月的4.21上升到6月的4.62。”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接受采访时透露,降准增加了银行体系资金供给,银行放贷意愿上升,超额储备率下降。“今年4-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7079亿元、9008亿元和12791亿元,贷款投放逐月增加。而我国超额储备率由4月的3.27%下降到6月的2.51%。”
不仅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多了,银行愿意放贷了,我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更是实实在在地降了下来。
盛松成说,企业整体融资成本为6.32%,比上年末下降6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5个基点。“截至2015年6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比上年末下降6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01个基点。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5.08%、5.86%和6.48%,分别比上年末下降70个、64个和66个基点,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02个、79个和93个基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