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优化开发区模式 推动落实“一带一路”构想

总结优化开发区模式 推动落实“一带一路”构想

——以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

落实“一带一路”构想,需要抓住沿线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发区模式正走出国门,呈现出抱团出行、聚集效应、带动区域发展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友好国家的重视。推动中国开发区模式输出将成为落实“一带一路”构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1、开发区是“一带一路”布局中的重要构成元素

点、线、面、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架构,开发区模式是“一带一路”扩点为面的有效模式。开发区的基本做法是开发方征地后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将土地由生地变成熟地,或出售或出租,并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中外企业投资入园,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作为“一带一路”落地的支撑和抓手,开发区模式走出国门,对于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共赢发展新格局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开发区模式走出国门,主要是以经贸产业园区的形式。截至2013年,我国在全球共有71个境外园区,主要分为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加工型以及商贸物流型四类,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地区。其中国家级的经贸合作区共有19个,占总数的27%,多数分布在亚洲、非洲及东欧等地,总投资规模达600亿元人民币。

国家级境外合作区目前大体有三种。

 生产型企业创建的园区。在境外生产产品,依托境外生产基地延伸开发建设园区。比如海尔在巴基斯坦主要以电器生产基地扩展园区,围绕主导产品建设了海尔工业园区,吸引同类企业入驻。

依托某一类资源建设的园区。如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建设的经贸区,依托其在当地开采铜矿的周边土地建设园区,吸引配套企业或上下游企业入驻。

依靠主导企业投资、吸引中国企业入驻、政府支持推动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主导企业既经营实业,又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将园区开发视为自身产品,为其他企业搭建海外投资平台,如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种模式对于园区开发更专业,从园区最初的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到开发建设、招商、后期运营管理,具有完整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工具、方法。

在这三种发展模式中,搭建平台型的园区是一种多方互利共赢的模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