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华: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智慧(2)

摘要:毛泽东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战略思维在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他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头脑”,即战略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局性的眼光,一是敏锐的预见性。报告人根据自身体会,运用丰富的史实,鲜明的观点,精辟的语言,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在各个重大历史关头的重大决策,展现出毛泽东同志的超大气派、超大智慧、超大视界。精彩报告,敬请关注!

第二个意思,今天的网络上,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众说纷纭。放眼望去,全世界能像中国人这样,以平常的心理来评论领袖的也是不多的。比如阿拉伯民族,阿拉伯的老百姓不敢在网络上攻击他们的领袖,法律上也不允许。你在欧洲和美国,你算攻击奥巴马,攻击小布什,他干两年不干了,这是任期制的。不管大家怎么评论毛泽东,因为毛泽东在文革、大跃进,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是我觉得,在中国这个舞台上像今天这样来评论毛泽东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1982年,党内形成了历史决议,把毛泽东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区分开来,我们不能否认毛泽东晚年是有些失误的,但是你要充分肯定这样一个党和国家的领袖、奠基人对我们的贡献。所以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和心理来看毛泽东,那就会感觉毛泽东这个人在政治智慧、领导艺术上,有好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琢磨的。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的纪念日,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的韶山。2013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纪念堂,现任的常委、中央委员向毛泽东塑像鞠躬,下午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在这个会议上,总书记习近平这样来概括了毛泽东的贡献。第一,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现在在搞“三严三实”教育,我们要“补钙”,“补钙”就是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在家里要尊重老人,即使老人在教育孩子上有问题,作为晚辈一定尊重老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作为一个党员,你首先要服从组织,我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改变当中一些失误,首先来讲政治规矩。家有家规,国有国规,党有党规,对党的信念不能动摇,不能因为党这几天出现错误了,你就怀疑党组织。第二,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作为“一把手”,开疆拓土也好,开辟新的领域也好,这个是需要的。第三,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包括外交,包括军事,都需要。第四,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今天我围绕这几个字做解读。

什么叫领导呢?毛泽东说,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但大事只有两件:第一,出主意,做决策。第二,用人。小平说,我的做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第一,出主意;第二,用好人、用对人。

1957年,毛泽东同他的秘书交谈时,谈到了中国传统历史中很多王朝的兴盛衰败,就说到,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皇帝,一个街头小吏,与当时的贵族、将军项羽相比,他没有兵,没有人,最后他却胜利了,为什么呢?第一,决策对头,先进攻咸阳,平定阿房宫;第二,用人得当。刘邦说,得三人者得天下也,箫何、张良、韩信,三个人本事不一样,有的做后勤,有的做将军,他们不同的分工就弥补了刘邦的不足。而项羽呢,项羽手头只有一个谋士——范增,得一范增而不能用也,有一个这么好的谋士,他都不会用。所以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毛泽东说,第一,要决策对头;第二,要用人得当。毛泽东读书读得非常多,他经常引经据典,用古来评论当下。

第一,怎么样出好主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要出好主意,毛泽东说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预见性。就是把握形势,预见胜利,就是自信心。就跟现在我们一样,2020年我们要实现小康,2050年我们要超越美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就是预见性。第二,全局性。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国,一个大党,一个中华民族,要通观全局,抓住重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什么也抓不着。第三,果断性。该断必断,善于拍板。

(一)预见胜利的政治自信

作为一党之领袖,一国之元首,预见胜利的政治自信是必须要具备的一个基本要素。毛泽东说,什么叫预见性?宁可备而不用,也要预谋在先。我们经常讲要未雨绸缪,就这个道理。毛泽东一生有很多精辟的预见,1916年,当时只有23岁的毛泽东在长沙读书,他预言,二十年内中日之间必有一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人全面侵华。1938年5月,抗战爆发第二年,他说,中国的抗战要打七八年。谁都想着抗战马上能成功,速胜论,马上要胜利;有人说可能要失败,打多少年也会失败的。但是毛泽东提出来《论持久战》,要打七八年,而且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投降以后谁主导中国?有人希望以国民党为首,但是毛泽东说,国和共谈拢的希望一丝一毫也没有,毛泽东头脑非常清晰。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时候,蒋介石说:“你那边解散部队吧,我给你分一些区域。”毛泽东就问蒋介石:“哪些地方让我们去啊?”蒋介石许诺了,“我可以让你去西北,让你毛泽东做一个省的省长。”毛就问蒋:“你让我做哪个省的省长啊?”新疆省。蒋介石就没想让毛泽东这个政党生存下去。所以毛泽东很清楚,虽然他迫于当前的形势要去重庆谈判,但是他知道,这是场鸿门宴,底线要清楚。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离开汉口回到了长沙。回长沙之前,瞿秋白负责党内工作,他说,毛润之你跟我去上海吧,因为你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了,就在中央工作吧。毛泽东说:“我不愿意住高大厦,我愿意上山下海、下湖,搞斗争去。他回到长沙,赢得了秋收暴动。虽然当时集聚了四五千人,有工人,也有农民,说句实话,组织力、战斗力很不强,进攻长沙还没进去的时候消息败露,敌人进攻,我们就失败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平晶晶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