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彭长明

摘要:扎根山乡32载 做一流教师做和蔼"父亲"做致富铺路人 18岁的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走出大山,就被乡亲们留下,成了贵州省独山县麻万镇亮洞小学十几个孩子的希望。无数个孩子走出了大山,他却一直留到了现在。如今,已经过去了32年。他说,这里已经是他的根,离不开自然也不会离开。32年,他成就了人生中最闪光的三个角色:学生们专业一流的老师,留守儿童最和蔼的“父亲”,乡亲们致富路上的铺路人,他叫彭长明。2015年5月,彭长明荣登“中国好人榜”。

扎根山乡32载 做一流教师做和蔼"父亲"做致富铺路人

18岁的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走出大山,就被乡亲们留下,成了贵州省独山县麻万镇亮洞小学十几个孩子的希望。无数个孩子走出了大山,他却一直留到了现在。如今,已经过去了32年。他说,这里已经是他的根,离不开自然也不会离开。32年,他成就了人生中最闪光的三个角色:学生们专业一流的老师,留守儿童最和蔼的“父亲”,乡亲们致富路上的铺路人,他叫彭长明。2015年5月,彭长明荣登“中国好人榜”。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不仅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与赞美,也是彭长明用32年青春诠释出的人生感悟。群山莽莽,寒来暑往,彭长明老师将一生都奉献在了大山里的孩子们身上。自1983年起,他就默默而执着地守护着贵州省独山县麻万镇亮洞小学,抛洒了无尽的辛酸与汗水,集老师、修理工、炊事员、保姆、“爹妈”于一身,撑起了大山的“脊梁”。201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面对这个沉甸甸的荣誉,彭长明说“过高了”。彭老师不爱谈大道理,一心埋头做着温暖人心的事。 

正在备课的彭长明。图片来源:贵州文明网

1.18岁还没走出大山就选择留下 他肩挑手砌建起了新校园

贵州省独山县麻万镇亮洞小学是一所只有学前班、二年级和六年级3个班,每个班4名学生,全校共12名学生的村级学校。彭长明,就是这所小学校的老师和负责人。32年来,他始终默默而执着地守护着亮洞小学。是他用双手托起了山里孩子的希望。他说,他的根就在这里。

1983年,初中毕业的彭长明刚回到家,村长就找上门来:“长明呀,你是寨子最有文化的人了,留下来给娃娃们当老师吧!山里的娃再穷也不能穷文化。”当时学校只有一位小学文化的代课“教师”,年仅十八岁的彭长明还没来得及走出大山,便成为了乡亲们当时唯一的希望。

正在教学的彭长明。图片来源:贵州文明网

当时的学校其实只是几间年久失修的仓库。教书第一天,头顶是摇摇欲坠的瓦片,四周是破烂不堪的门窗和参差不齐的破桌子歪板凳,无比揪心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建一所像样的学校。之后他只要有空,就常常奔走于上级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反映学校的现状和困难。

经过他的努力,1989年,有关部门决定抽出专项经费,对亮洞小学进行改造。山高路陡,砖块、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都得靠肩挑背驮才能从山外运到村里,开始村民们一起帮着搬,但到农忙季节,山路上常常只留下彭老师弯腰驼背的身影,历时一年,他硬是把所有的建筑材料一点点“背”进山里。 

充满活力的亮洞小学。图片来源:金黔在线

没有桌凳,他就拿着斧头上山砍自家的杉树;没有教学用具,他就挑柴到山外换来钉子、教材和粉笔;他一个人拉起学校的自来水管,一个人上房添补瓦片,一个人树起旗杆,一个人调水泥砂浆。1990年7月,新校园终于落成了,整个亮洞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孩子们在新教室里钻进钻出,在操场上欢呼雀跃,彭长明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进去,像个孩子似的乐开了花。提到当年建校的情景,寨子上的老人们都说:“长明办了一桩大好事,要是没有他,恐怕就没有今天的亮洞小学!”

由于彭长明出色的工作,最终他以一名民办教师的身份,于1995年8月考入了当时的独山师范进行学习。离开山寨那天,有个学生家长十分担心地问他:“长明啊,你还回这里的吧?”彭长明笑了笑说:“我的根在亮洞,我就回这里,哪里也不去!”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彭长明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还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从那一天起,我更加坚定了献身乡村教育的决心和信念。”彭长明曾这样说。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