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霍建国:“共建”是“一带一路”的核心(2)

全球化发展,金融危机后大家都变得保守了,谁都不愿意开放自己的市场,都愿意别人开放市场,自己沾点光,所以就变成互相保守,互相搞贸易保护主义,都要去限制一下别人的产品,其实这更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从骨子里对全球化是认可的,因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全球化它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配制资源,经济发展要不断地追求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达到效益最高。什么叫实现一个全要素的这种价值链的提升?全要素的这种整个成本价格利润的提升,这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是靠什么资源组合,生产完就赚钱,现在要靠优化配置才能够赚更高的利润。

同时,自贸区的影响力又上来了,各个国家之间签订一些个开放协议,叫自由贸易协定,这个走得很快。欧盟是最大的自贸区,北美的NAFTA,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是最大的自贸区,而且他们内部关税是免的,人员是自由流动的,几乎没有国界了,管理和标准都是统一的。此外,还有东盟的自贸区,东盟与中国(10+1)自贸区,以及美国搞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要搞一个大的自贸区,又和欧盟要搞一个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这两个是比较重的,他有意左右整个新一轮国际贸易的规则,所以对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们现在也在拓展,去年把韩国和澳大利亚签了,现在是14个,但是我们还正在努力继续拓展。

为了开放国内,我们也搞一些自贸区实验,想寻求一些可复制的经验,现在除了上海之外又扩展了三个,天津、福建和广州,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他们在3年之内,要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寻求一套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如果可行,那可能就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就是用开放促改革,通过改革产生的红利来促进经济增长。

商品市场振荡这个大家了解一下。这里边我觉得主要问题是美元,美元指数的变化影响了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美元要贬值商品市场涨,美元要升值商品市场降,这是它的一个规律。最简单的就是用黄金跟它对比,因为美元一贬值说明美国经济弱,大家就要寻求一些避险的产品,美元不能避险就买黄金;如果商品市场跌,那肯定是说明市场不稳定,大家怕损失,就去换美元,用美元来保值。美国恰恰驾驭了美元在全球的影响力,你看它去年闹QE退出,现在还没有,算停止了,QE3已经停止了,但是它的加息还没有开始,因为一季度的指标不好,所以他肯定要推迟,6月份不会加息,肯定要推到9月份看情况再定。但是商品市场价格就是这么样大起大落的。

我们注意到,去年石油市场的价格突然间从100多跌到了50多,后来跌到40多, 40作为成本价已经杀到底了,美国的原油也顶不住了。但这一轮跌,从阴谋论的角度,主要是为了制裁俄罗斯,他发现用别的招治不了俄罗斯,最后把油价打下来,俄罗斯就傻了,因为它有一半财政是靠油和气,就是因为克里米亚的矛盾和危机,导致国际商场价格突然间大幅振荡,不能说跟美国没有关系。当然是不是他刻意设计的这么一个局面,没有证据,但是大家分析,总觉得他是有责任的。所以现在世界上也有人在探讨,如何约束美元,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如果他要不负责任,那就能害更多的人,所以这个也是一派的观点。

从大国的竞争大家可以注意到,因为这个和我们整个地缘政治有关,实际上“一带一路”沿途会牵扯到很多地缘政治的风险。你要走到印度洋,印度洋是印度的势力范围,包括斯里兰卡、孟加拉,再后边很多印度洋角上这些的,那都是印度传统的势力范围。中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些最早都是俄罗斯联邦的,最早都是苏联的,后来都是从那分出来的,是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你到南欧也是欧洲的势力范围,他也不愿意放弃。我们走海上丝绸之路,这边矛盾也很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对马六甲海峡也是看得很重。所以这就必须要学会化解和避免这些地缘政治的矛盾。因为现在世界的竞争,很多都是由于地缘政治影响造成的。

今天世界竞争,争什么?不就争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或者发言权吗?谁能影响世界经济,谁的建议大家能够遵守,或者在将来全球经济治理当中能说了算,大家都是在争这个。所以东欧就战火连天,一直就没稳下来,东欧除了有阿拉伯自己的矛盾之外,还有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矛盾,还有美国人、欧洲人在那的势力范围,包括俄罗斯在东欧也是有它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个矛盾是非常复杂的。

怎么样实现一个新的全球经济治理,这个是非常难的,应该说现在还没有共识,美欧他们也没有共识。原先在金融危机后,大家就提出国际货币基金的一揽子货币也好,投票权也好是有问题的,中国就占二点几,发展中国家一共才占了不到百分之十几。所以他后来有一个决议,就是通过主要的发达国家退下来一点,特别是英、法、德、包括比利时,主动退了一点,大概退出6个点,匀给新兴经济体,但是到现在,美国国会没有通过,所以他也还没有最终兑现。

中国现在作为一个全球第二,很多场合自然就给你推到了前沿,你想躲也躲不掉,就是你作为一个大国,在全球很多事物上大家就等你说话,愿意听你的想法,你的意见。所以中国也要有意识地学会,怎么样去把握世界经济的这种治理,要拿出我们的理念来。是用合作发展、合作共赢还是包容等等,基本中国这些理念,在全世界公开的场合,至少大家还没有反对,因为听起来觉得挺好的,但是实际上,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从道理上讲,能认识到这些深层次的关系的是不容易的,就是你合作是可以把蛋糕做大,大家都受益的;你不合作事情越搞越糟,最后大家都受损,但是真正还原成各个国家的发展行为的时候,他们肯定争争抢抢,相互算计,谁都怕别人发展的快,所以就形成相互之间的矛盾,这个东西靠你的水平和影响力驾驭它。

中国恰恰是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就是你的国力在上升,你的影响力在上升,你动一动是牵动全球的,但是你整个的治理的理念是不是超前的,是不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这是很关键的。因为从全球经济影响力看的话,光靠军事和经济,你是很难征服这些国家的,最终大家更钦佩的可能是你的这种能够打动人的一些观念、理念,这个很关键。

当年日不落大英帝国影响世界的时候,他一直在倡导自由贸易,他倡导一个开放的市场,主张私有化、自由。美国在左右这个世纪的时候,他用的是民主世界这种理念,自由、民主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年轻人影响比较大。那你未来的21世纪,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理念,能够引领这个世界往前走,这个还是需要探讨的。是不是就用这种合作、发展、包容、共赢这些理念?这些能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按照这个理念去改变,去调整这个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治理结构,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时代背景就讲这么多。

二、“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我们来看一下愿景和行动的意义。第一,“一带一路”愿景的提出,在外交战略方面是一个新的举措,通过加强周边国家的这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沿途60多个国家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这种态势,同时这也是我们外交上的一个新的提法。大家注意到,过去叫韬光用晦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后来也提就是叫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现在的“一带一路”既巩固了周边,又巩固了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另一个就是说,他对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拉动作用,因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现在重点是强调内陆沿边的开放,东南沿海的开放是一方面,但内陆沿边的开放是滞后的。过去的发展内陆沿边的开放是慢了,我们一直在鼓励沿海加快开放,现在看来,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文件第七部分里边,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里边讲了三个问题:一个是放宽市场准入,实际上是引资市场开放的概念;还有一个就是加快自贸区发展,就是自贸区这一块也是一个高水平开放的这么一个过程;还有一个就是加快内陆沿边的这种对外开放,内陆沿边的发展里边也提到了一些工业基础问题,在文件最后还提了“一带一路”,就等于“一带一路”也是属于这个内容。

现在看“一带一路”,确实它的推行要和国内的加快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另一个就是,如果能够进展顺利,它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引擎的作用。因为现在都知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那你用什么来扭转这种局面呢?一方面是不走老路,通过改革机制体制,释放红利,政府转变职能,改变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使得经济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像我们现在强调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或者是很多有比较强的生产能力的行业可以走出去,以前叫过剩产能,现在也不叫过剩产能,现在经常讲就是有竞争力的一些产业。钢铁、水泥我们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如果能在“一带一路”的推行下进展顺利,对大家都有好处。

实际上全世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短缺的,不光在亚洲,如果你们去做英国的火车,你就会发现不如我们的高铁,很慢,英国最多能开到80英里,反正是比较慢。从伦敦到曼彻斯特要开4个小时,一共才200英里,时间太长了。我们要是开,我估计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我们现在跑上海才5个多小时,那多快。美国也有基础设施的问题,1985年我第一次去美国,一出纽约那高速公路一展开,十几条线当时都晕了,这确实是现代。现在再去看也没觉得怎么样,我们自己的好多线路,立交桥已经遍地都是了。

所以我就说,它如果能够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能够形成对外投资,甚至形成一些新的产业合作,那就是有利于走出去,有利于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李克强总理在巴西还在推销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因为除了铁路,我们的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现在都是我们的强项。包括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很多都是做得非常好的。

另一个就是,他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新的举措,就是扎扎实实把它做好,形成一个合作的典范,很成功的案例,这样的话会树立中国的形象。因为过去,世行、亚行也做了不少的项目,有的在当地也是修路、架桥,建基础设施,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有,但一般拖的时间会比较长,会比较复杂。不是老批评他们的官僚机构严重,养一帮专家,一个项目一拖拖七八年,十来年,所以这个也是效率不高。我们一定要利用我们新的理念把它做漂亮了,包括我们亚投行的操作,将来丝路基金的操作。因为很显然,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也好,走出去这些设备投资也好,不可能是一个免费的,也不可能是一个完全优惠的,它因为不是慈善事业,也不是一个援助事业,它是肯定要强调投资回报的,但是有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中巴走廊,巴基斯坦等于要在帕米尔高原上修一条铁路或者公路过去,起点就是新疆的喀什,但这个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肯定谁承担都要有巨大的投资,但是效果确实是好的。

三、“一带一路”我们需要把握哪些问题。

虽然现在大家多数人理解“一带一路”是在排项目,是在搞基础设施,其实要真正理解它,我觉得“一带一路”它不是一个工程项目,它确实是一个大的构想,你想它可以在沿途60多个国家建成这个发展的一个地带,或者是形成一个合作的地带,或者是形成我们中国有影响力的一个地带,这是不容易的,这个过程是需要很多方面的磨合。内陆沿边当时提了一个五通,政策、道路、贸易、货币和人文,现在看来,不管哪个通,我们都觉得,这里要把握几个关键的节点。

第一,要体现共建原则。也就是说你整个推进,要尊重沿线国家的意愿。如果商量得好,如果对方也把修路、架桥、建电站作为他国建设的重点,那你这个事就好办了。如果他没有兴趣,那你至少不要排得那么急,因为这个东西缺少支持。除了项目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配合,比如很多标准要不要统一,管理的手段要不要衔接,像通关、质检、商检,这些都要衔接,有的还有贸易投资的标准(互免税收),这都要签协议,质检要签协议,海关通关要签协议,众多的合作内容,一定是沟通在先,一定是尊重沿线国家的一些意愿在先。到目前为止沿线国家有积极的,也有不积极的,我们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节点或者支点国家先干起来,因为你不可能是全面铺开的,让沿途那么多国家同时起步,这个更难,一定要选好节点国家或者支点国家。好比在东南亚海上的印尼和新加坡就是很关键的一个点,你选好了之后能不能和他们去加强合作,形成一些共识,把这个点做好,最后再往前延伸,最后把点连成线,这是最初的设想。

另一个,整个设计过程要客观、要现实,要尊重现有的基础和能力。在东南亚,我们整个的贸易和投资也是不少的,怎么样发挥现有的这些贸易投资的基础,这是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异想天开,不要光想着修一条高速铁路连通各地,首先你得看看它有没有基础,有基础可以,没基础就先缓一缓。比如中缅铁路到现在也没有修好,中缅铁路是从中国昆明到缅甸皎漂港,中缅铁路项目大致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平行,目前因种种原因搁浅,所以很多项目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些也是比较难的。所谓共建,一个是对方要有兴趣,再一个要限制,不要想象做一个惊人之举。

日本人最近刚拍了1千亿美元,说要支持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日本、韩国的工程队是招来,但是他的承包商竞争力特别强,因为他们的设计和施工图出的快,而且他有说服力。原先在中东,中国就经常跟他们竞争,我们有时候自己跟自己竞争还好办一点,但是关键跟日本人、韩国人竞争就老输给人家。人家就是大包工头,最后把那些苦力让中国人干,就是人家把一条铁路拿走了,中间分三段,穿山洞那段最不好做的给你,所以不是那么好干的。

中巴铁路,也是很复杂的一条线。关键是,修好了运什么?有人没人?如果修好了荒在那,没有经济效益,哪来的回报?你可以政府贷款或者贴息贷款,或者是低息贷款,你先借,但是问题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要投入要成本的,你最终如果没有回报,谁来扛?是国家扛是企业扛?企业扛肯定扛不了,他会亏损的。国家扛,扛一件行,300亿、500亿,你要是60多个国家都建完了,国家哪有那么多钱在那扛。所以我觉得真正做的好的,想要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就是要扎扎实实的,稳着往前走,做一个成一个,做一个有效益,就把对方所在国的利益牵进来,让他也得有积极性,他得在那跟你一块干,他也得提供支持政策,该贷款的,该贴息的,甚至该免税的,反正他不创造条件这个活没法干。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