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评价:学术评价的第一关(2)

初始评价:学术评价的第一关(2)

三、初始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学术成果的首次评价,或者学术成果的原始评价,即学术人完成的学术成果在进入正规学术平台,准备公之于世,与读者见面,进行广泛传播之前的第一次评价,是对学术成果评价时需要把好的第一关。

什么是“初始评价”?所谓初始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学术成果的首次评价,或者学术成果的原始评价,即学术人完成的学术成果在进入正规学术平台,准备公之于世,与读者见面,进行广泛传播之前的第一次评价,是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把好的第一关。这次评价非常重要,也很关键,关系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能否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而低质量的学术成果则尽可能地被挡在“初始评价”这道门槛之外,无法进入正常的学术传媒平台,这是对学术负责、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术平台负责以及对学术评价本身负责的大事。初始评价是一种严格的、真正的学术把关,这个关把得好,就能够把优秀的学术成果推介出去,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关把得不好,就会把低质量的垃圾学术成果推介出去,对学术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所说的学术平台包括学术传媒的种类,如学术期刊、出版社、报纸、学术成果发布网站、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等。只要现有的学术传媒做好初始评价,不仅后期的评价相对容易,而且其评价结果也更有价值,同时也避免了权威的学术评价机构耗时耗力评价明显不合格的学术产品这样的现象出现。

“初始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我们可以这样说:初始评价是学术评价的关键和现实。所谓“关键”,是与现有的各种学术评价相比较而言,这是需要把好的第一关,即把好“病从口入”关。不抓住这个关键,等到病入体内或传染到整个肌体,就会得大病甚至到病入膏肓的状态,这时再治疗就会很困难。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如果不把好第一关,让低质量的学术垃圾通过学术媒介平台传播到社会,之后再评价就会于事无补。说它是“现实”,是指现有的学术媒介平台在正式推介学术成果时都有一个标准和尺度,就学术期刊来说,有办刊宗旨、办刊目标、办刊制度、创新方法等,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做法,也是为办好学术期刊这个现实服务的。

“初始评价”由谁来承担?学术的初始评价就是学术的第一次评价,是学术成果正式进入学术媒介平台的第一关。因此,这一关要由发表和出版学术成果的媒介平台来把,再具体地说,就是由学术成果媒介平台的编辑和审稿人来承担把关任务,因为目前发表学术成果最主要的媒介平台是学术期刊。所以,学术的初始评价任务应该主要由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和审稿人员来承担,包括学术期刊的编辑、匿名审稿人、主编、总编、编委会成员、顾问等相关人员。他们按各种行之有效的选稿制度层层把关,把最好的或者达到一定标准的学术成果推荐到学术媒介平台的前沿——学术期刊,这就是学术成果正式进入学术媒介平台前所应把好的第一关。这一关是对学术成果的第一次评价,即初始评价,也是学术期刊发挥评价功能的重要阶段。其他学术媒介平台如出版社、报纸、学术成果发布网站、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都要把好这第一关,做好第一次评价(初始评价)。在这之后,学术成果正式发表,与公众见面,然后再接受其他多元主体的二次评价,如此才算是一次完整且真正有效的学术评价过程。

初始评价的方法可能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常用的,但只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长期坚持,是最能见到实质性效果的。这种按制度、规定、标准深入细致的把关,就是一种严格的评价——初始评价。没有这种初始评价,学术期刊尤其是优秀的学术期刊就无法完成出刊任务,无法达到优质标准。问题在于,所有的期刊都有这种初始评价的功能,但学术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把好学术评价的初始关应当成为当下学术评价的当务之急,也是保障学术良性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初始把关者必须树立高度的把关自觉、把关自信和把关责任意识,把真正优秀的成果输送给读者,输送给权威的评价机构,惠及社会和学术界,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初始评价的基本初衷。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