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过江问题,毛泽东对斯大林“先斩后奏”,明确宣布: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一九四九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部恢复。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的作战将要摆脱现在还存在的某些游击性,进入更高程度的正规化。
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这些就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一切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一九四九年所应努力求其实现的主要的具体的任务。我们将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地去实现这些任务。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228]
毛泽东写的这篇新年献词直言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并不是要偏安一隅,也不是要与国民党平分天下,而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目标不仅使马歇尔,同样也使斯大林坐不住了。斯大林亲自从幕后走向前台,在美国在南方无力“推盘”后,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对北方毛泽东施加高频压力,以继续推动马歇尔未竟的“事业”。
1949年1月10日,斯大林以菲利波夫为化名打电报给毛泽东,谈国共谈判问题。斯大林转告说,南京国民党政府于1月9日发来照会,建议苏联政府充当南京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停战和签订和约的调停人。斯大林通报了苏联政府对南京政府的答复,即苏联政府赞成在中国结束战争,实现和平,但在同意担当调停人之前,苏联政府希望能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同时还向中共提供了苏方草拟的答复国民党和平建议的具体方案,即中国共产党同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但是不能容许那些发动中国内战的战争罪犯参加谈判并主张在没有任何外国调停人参加的情况下与国民党直接谈判。对于毛泽东的访苏计划,斯大林再次建议暂时推迟。[229]
1月11日,斯大林仍以菲利波夫为化名追加电报给毛泽东,对前电苏联草拟的中共对国民党的建议的答复方案进行解释,电报说:苏方说答复方案的意图实际上“破坏”与国民党的和谈,因为“没有任何外国大国调停特别是没有美国居间”和“没有蒋介石及其他战犯参加”,“国民党绝对不会同意举行和谈”。[230]
斯大林电报中的要求遭到毛泽东婉拒。1月12日,毛泽东回电称,对于南京政府的照会,苏联政府应该告诉国民党政府:“苏联政府一向希望现在也希望看到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然而,通过什么样的道路达到中国的和平、民主与统一——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苏联政府根据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认为在中国内战交战双方之间调停是不可取的。”毛泽东直率告诉斯大林“眼下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国际舆论同样不利于南京政府,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年夏季就能过江,直捣南京。我们似乎不需要再次采取什么迂回的政治手段。在当前形势下,再采取这样的迂回的政治手段利少弊多。”[231]
1月14日,斯大林出席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访苏问题。政治局同意斯大林推迟毛泽东访苏的意见。斯大林在会上口授了一封给毛泽东的电报,仍以菲利波夫为化名,表示中共应该接受和谈建议,使中共以和平的面目出现。当天毛泽东复电斯大林说:“我们与贵方在基本方针(破坏同国民党的和谈,把革命战争继续到底)上是完全一致的”。[232]为此,中共还发表了与国民党和谈的八项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这里说的“和谈”内含与斯大林完全不同:斯大林的意思是要真谈,毛泽东的意思是不能真谈。所以毛泽东提出的是国民党既不可能接受也不可能做到的条件。1月15日,斯大林化名菲利波夫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实际上强加)复电毛泽东,说他从毛泽东上封电报中“看得很清楚,我们之间已经就南京方面和平建议问题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了‘和平’运动,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可以认为是彻底解决了”。[233]斯大林知道毛泽东的底线后,最终放弃了直接出面“调停”中国内战的想法。1月18日,苏联政府复照南京政府,指出中国国家统一事业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这种统一只能通过中国内部的力量,首先是双方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直接谈判来取得。[234]
第二天(1月19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时特别加上下面指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如有外国人提到外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等,应完全拒绝之。[235]
毛泽东在这里特别提到的“任何外国”,当然包括苏联在内。如果说蒋介石对马歇尔“调停”中的分裂中国的企图是在本能抵制的话,这份文献则说明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调停”则有着高度警觉。
尽管苏联没有直接出面“调停”,但实际上仍没有放弃马歇尔的“工作”。1月21日国民党政府决定南迁广州,斯大林命令苏联驻华使馆随国民党政府南下,在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的一路“调停”下,月底“罗申同刚刚上台的代总统李宗仁达成苏联调停国共内战的三项条件,实际上支持李宗仁‘划江而治’搞‘南北朝’的企图”[23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